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名師詳解2009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2008-09-16 16:05:08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熱點事件一:『天保工程』戰略延伸考點:生態保護問題

  (一)熱點話題背景:自從國家實施『天保工程』戰略以來,大興安嶺地區加強了生態保護與生態旅游的協調配合,森林資源蓄積量穩步增長,林下經濟與特色種養發展迅速,林業產業的轉型和發展能力出現轉機。但經過多年開發,大興安嶺面臨著可采資源銳減,歷史包袱沈重,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下降等問題。因此,從區域特點的角度,戴斌老師建議考生要適當關注這一話題。

  (二)針對這一社會問題,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戴斌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對策:

  1、強化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要圍繞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等多種手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深入進行、環境區情教育,不斷提高各級決策者和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加強領導,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綜合決策機制,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和協高,建立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負責,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落到實處。層層推進各級政府任期和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管理、資源開發項目的管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納入責任狀。由各級環保部門代表本級政府考核完成情況,並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統籌考慮,綜合平衡,保證各級政府對生態環境的投入要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的各項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程序,實行對重大經濟決策、發展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反映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合理體現經濟、環境效益。

  3、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必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各級環保部門要認真行使統一監督管理職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統一監督管理體制,強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綜合協調與監督工作;加強自然資源開發的規劃和管理,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特別是做好生態惡化重點區域生態的治理和恢復,遏制土地荒漠化加劇的趨勢;做好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流域規劃,保證生態用水,嚴禁對現有草場、植被的破壞;抓好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建立一批特殊生態功能保護區;戴老師認為還應加強城市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中生態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

  4、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環境法制建設,依法行政,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保證。在開發建設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各級法律法規,堅決禁止和取締各種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非法開發建設活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5、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緊緊圍繞重點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制定保護規劃,實行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以此帶動和推進全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在搞好生態環境調查,全面分析當地生態環境現狀,編制好生態功能區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上。

  6、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持能力。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納入科技發展計劃,從本地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和需要出發,確定研究課題,鼓勵科技創新,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恢復和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工作。

  7、增加生態保護投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切實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逐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投入的比重。

  8、積極開展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國際環境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堅持經濟與技術合作並重,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生態環境管理經驗,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發展。

  熱點事件二:成峰億通公司訴牡丹江大學案

  延伸考點:『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問題

  熱點話題的事件背景:黑龍江省哈爾濱成峰億通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峰億通公司)將牡丹江大學起訴到法院,要求被告繼續履行政府采購合同,賠償因其違約行為而給成峰億通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這是黑龍江受理的首例政府采購合同糾紛案

  (二)針對這一社會問題,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戴斌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對策:

  1、聘請對政府采購市場比較了解、對政府采購工作比較關心、有時間從事監督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黨派成員做政府采購工作監督員,並授予調查、監督和建議權。采購單位招標工作監督員必須全程參與。監督員有責任、有權力明察或暗訪政府采購中商家行銷手段、采購商品的價格、質量和售後服務情況,有權力過問政府采購賬目。一旦發現問題,隨時向政府采購主管領導反映。

  2、對中標采購單位進行動態管理,發現中標采購單位有行賄、回扣行為,對政府采購商品有抬高價格、以劣充優現象,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必須立即終止其供應權,有行賄行為者還要追究法律責任。

  3、財政部門對政府采購項目和采購價格必須進行經常性監管。采購前要作市場調查,同品牌、同型號商品,政府采購價格不得高於市場最低價(因為政府采購是固定生意,且有銷量保證);批量采購價格應當低於市場最低價或以批發價、出廠價供給。如在政府采購賬目上發現價格不合規定現象,要馬上終止該商家的政府采購供應權,並追究采購人責任。

  4、對政府采購項目和政府采購賬目要定期審計,發現違犯政府采購法和市、區有關規定行為要立案調查並追究責任;發現賬目監管不嚴或有當管未管問題應督促財政局采取措施,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或撤換。

  熱點事件三:『殘土車事件』

  延伸的深層考點:公共工程拆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熱點話題的新聞背景:近來,『瘋狂大貨車』在哈市頻釀慘劇,夜間超速行駛、闖紅燈、超載等問題已經成為威脅市民安全、破壞城市環境的公害。雖然交警等部門屢次打擊,依然禁而不止。大貨車車主王某告訴記者,殘土車違章利潤遠大於罰款數額,是殘土車超載超速難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王某自己養了10臺紅岩翻斗車,每天晚上給建築工地拉土方。說起這些殘土車為何如此『瘋狂』,王某一臉的無奈。他說,土方工程經『層層轉包』,利潤空間已被嚴重壓縮。作為車主的他是工程的最後承包人,利潤基本上被盤剝得所剩無幾,為了能多賺一點錢,他不得不多拉快跑。

  據王某介紹,一個普通的建築工地開槽,平均需向外挖運土方幾十萬立方米,現在對外發包價格約為每立方米15元錢,工程款就是近百萬元。能夠最先攬到土方活兒的,都是一些和開發商有關系、有背景的人。這些人攬到活兒後開始向外層層轉包,一般要經過兩三次轉手,每轉一次手就是『扒一層皮』,等到了他這兒,每立方米價格已降至10元左右。他還要僱挖掘機挖土、裝土,有時手頭車輛不夠,還需要花錢僱翻斗車。租一輛挖掘機的價格為每臺班(24小時)3500元錢左右,僱一輛翻斗車10公裡的運輸費用在100元錢左右。每次一個來回最少20公裡。按十臺車每臺每晚四趟算,每天僅車的成本就是8000元加上3500元,達到11500元。這樣一個月下來,就是30多萬元。如果一天乾出兩天活,那就節省了一半多,就是15萬賺到手了。於是,所有的車主都盡量多裝土方,這就是為什麼載重15噸的車大都裝了三四十噸土方。

  王某說,一般一個基建工程的土方工程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如果超期會扣錢。現在哈市殘土拉運行業車多活兒少,車主想找活兒非常不容易。超載對車輛損害很大,作為車主也都不願意,但攬點活不容易,只好硬著頭皮多拉快跑。

  『車越是超載,速度就要越快。』王某說,殘土車一般都是280馬力,跑得慢油耗就高,必須得『悠』起來開纔省油。90%以上的大貨車司機都闖過紅燈,而且在凌晨兩點鍾後基本都闖紅燈,因為那個時候路面上車最少。『殘土車超載後起車相當困難,起車踩腳油門少說也得5毛錢,這一路上要是多等幾個紅燈,多踩幾個油門,一晚上差不多白乾了。』

  當記者問:『超載、超速被執法部門抓了就不怕罰款嗎?』王某詭秘地一笑:『罰款那點錢算啥,幾百塊錢跟幾萬塊錢那個多?都不夠一頓飯錢。』多數大貨車司機對交通違法的處罰並不『感冒』,因為他們被『逮』的幾率很低,大多數車只有前牌照沒有後牌照,且車廂後面的放大號普遍模糊不清。在違章闖紅燈後,『電子交警』抓拍不到車輛號牌和放大號。平均違法上百次纔可能被抓到一兩次,即使被抓拍到了,其處罰額度與車主的所得利潤比起來也根本算不上什麼,所以車主們在交完罰款後又繼續『瘋跑』。王某還說,目前哈市共有殘土車近千輛,外地牌照的佔500多輛,其中還有不少是無牌車和套牌車。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大貨車闖紅燈一次罰款200元,超載百分之百最多罰款1500元。由於市區內沒有足夠的空間供超載貨車卸載,因此交警部門在對超載大貨車進行處罰後只能放車。

  (二)針對這一社會問題,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戴斌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對策:

  (1)為政府公共工程建設立法,完善和規范決策機制。

  須盡快立法,出臺《公共工程建設投入實施法》,應從公共工程項目的規劃立項、方案設計到資金預算決策三個環節入手,明確決策權限,規范操作程序,重大工程項目要堅持市人大常委會票決制,加強對權力制約監督,從而確保公共項目建設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2)實行市場化『陽光操作』,完善和規范招投標機制。

  在改進和規范決策機制的同時,嚴格按照《招投標法》所規定的操作程序,實施公開招投標競爭,必須變現行編制標底招投標模式為按圖紙所規定的工作量實施公開競爭性報價,配套操作程序措施,確保招投標公開、公正、公平,做到擇優與擇價並舉,防止泄標和陪標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必須嚴格進行開工前審計,切斷和防止由於資金不到位,工期短等原因,而不進行公開招投標違法行為的發生。

  (3)優化組織管理架構,完善和規范項目法人責任機制。

  設置專門的公共工程管理部門,專門負責政府公共工程的各項審批、招標、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對專業管理人員實施公開競爭上崗,制定和實行崗位責任過錯追究制,對業務不精和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及時調整,通過加強考核監管力度,不斷提昇管理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政治素養。

  (4)進行全過程財務監管,完善和規范預決算審核機制。

  健全和規范政府公共工程財務內控機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必須從項目立項預算、項目實施環節、項目竣工決算、項目績效審核等四個環節入手,實行全過程的跟綜監管。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