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17日專電 根據財政部公告,9月16日起,我國開始發行2008年第二期電子式儲蓄國債,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5.74%。理財專家提示,作為無風險的『金邊債券』,國債比較適合防守型投資者作為投資工具。
上海浦發銀行高級理財經理、國際金融理財師李智海說,國債的顯著優勢是其具備安全性,但普通百姓投資國債也要注意熟悉規則、掌握技巧。以本期電子式儲蓄國債為例,很多前來諮詢的普通市民對沒有紙質憑證的電子式國債感到不習慣甚至不放心。
電子式儲蓄國債除了在形式上與傳統的紙質憑證有差別外,在購買和日後兌換時並無復雜之處。按照公告要求,投資者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承辦銀行的活期存折或借記卡,在承辦銀行網點開立個人國債賬戶,個人國債賬戶不收開戶費和維護費用,開立後可以永久使用;已經通過承辦銀行開立記賬式國債托管賬戶的投資者,可繼續使用原來的賬戶購買電子式儲蓄國債,不必重復開戶。
專業人士認為,中國可能進入降息周期,購買固定利率的長期國債比較劃算,其操作簡易也比較適合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低且需要保本型投資工具的投資者。以養老為目標的中年人和退休後的老年人以國債投資尋求生活保障比較穩妥。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