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九·一八』我們沒有忘記——探『夜幕下』的哈爾濱
2008-09-18 09:38:4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序:中央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新版《夜幕下的哈爾濱》已經落下帷幕,因為劇中人物、事件具有極強的哈爾濱城市人文歷史背景,激發起全國觀眾對哈爾濱這座城市抗日革命史的熱切關注。『九·一八』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多處抗戰歷史遺跡,那段屈辱歷史原來並沒有被人們淡忘,面對外敵入侵的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731』承載太多創傷的地方

  『九·一八』,一個沈重的日子。『731』,一個承載太多創傷的地方。『九·一八』前夕,位於哈市平房區新疆大街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每天會有千餘參觀者到訪參觀。走進展館,幾名學生輕聲對展板上『731部隊的焚屍爐每天都冒著黑煙,細菌實驗之後的殘屍都送入焚屍爐進行焚燒,甚至有的還帶著生命體征』的描述唏噓不已。幾位深圳游客指著731部隊迫害勞工的重達15公斤多的腳鐐,連連發出感嘆。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局部戰爭。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哈爾濱市平房地區組建了731特種部隊,僅在1939年至1945年遭到屠殺和殘害的人至少30萬。『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是在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證遺址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專題館,始建於1982年。目前,館內主要包括罪證陳列館和罪證遺址兩大部分。現保存較為完好的遺址有23處,大部分分布在平房區,其中主要遺址有731部隊本部大樓舊址、南門衛兵所舊址、動力班遺址、黃鼠飼養室遺址等。罪證陳列館分16個部分,陳列廳使用面積418平方米,陳列照片160餘幅,陳列罪證實物70餘件和大量見證人證言,這些證據有力地證明了當年日本軍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罪惡活動。

  重新維修的侵華日軍第『731』細菌部隊遺址自2001年6月12日開門至今,每逢『九·一八』期間,館內都會迎來一位特殊觀眾,他是曾經在『731細菌部隊』做過勞工的左憲良,老人每次來都會提供有價值的東西,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見證人。王鵬館長介紹,如今年過八旬的左憲良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控告日本政府有關勞工賠償的問題,能有個滿意的結果。


 

  -龍橡廠『細菌彈殼制造廠』

  隨著龍江橡膠廠內拆遷的進行,被塵封已久的該廠院內原『七三一』部隊細菌彈殼制造廠遺址也一並被揭開神秘面紗。

  龍江橡膠廠早已停產,部分廠房正在拆遷。據史料院內有一棟灰色的五層樓是當年日本憲兵隊所在地。在樓南側50米遠處有一平房,原來是龍江橡膠廠的生產車間。地道口就在距離平房不足50米的草地內,一米見方,上面覆蓋著石板和苫布等雜物。移開上面的石板,一股夾雜著濃重霉味的潮氣從洞口噴湧而出。

  哈爾濱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這裡的細菌彈殼制造廠是『731』部隊專門用來焙燒生產土陶細菌彈殼和土陶濾水管的地方。二戰時期,『731』部隊為實施大規模細菌戰專門研制了一種特別的細菌彈,他們將研制出來的染菌跳蚤、染菌老鼠等各種細菌武器裝在這種土陶細菌彈中,土陶制細菌彈由硅藻土制成,從高空投散過程中隨著溫度上昇具有易破碎的特點,裡面的細菌隨著細菌彈的破裂就會撒落在細菌戰所在地。1945年,『731』部隊敗退後將其破壞。2005年,該遺址被納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於地道以及內部的結構、方位和走向,卻沒有發現任何有關資料。但此次秘道探尋發現了一塊比現在紅磚小很多的青磚,青磚上面還有編碼,至於編碼的具體含義還有待考證。該青磚的發現將為研究秘道的修築年代提供重要依據。

  -東輕廠內的『焚屍爐』

  1945年8月,在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夕,731部隊為了掩蓋其研制細菌武器,准備發動細菌戰的罪行,殺死了全部被關押的400多名抗日志士,並炸毀了『口子樓』和動力班、焚屍爐等重要設施。目前,仍尚存『焚屍爐』重要遺址。遺址負責人劉雲纔說,『北窪地焚屍爐』和『北崗焚屍爐』都現存東北輕合金加工廠內。『北窪地焚屍爐』建於1940年,是焚燒日本人屍體的地方。現爐房已不存,但煙囪仍保存完好。目前,該遺址處於嚴重破損狀況。而位於東北輕合金加工廠內的『北崗焚屍爐』建於1939年,其用途以焚化動物屍體為主,偶而也焚化被用作試驗的人的屍體。現存長10.5米,寬8米的房屋和大煙囪,也現處於嚴重破損狀況。

 

  -東北烈士紀念館

  在以抗日英雄趙一曼名字命名的一曼街西端北側,坐落著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大樓,這就是東北烈士紀念館。該樓以古希臘科林斯柱式控制構圖,是一棟典型的古典復興式建築,在日為佔領時期,這裡是偽滿哈爾濱警察廳。

  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原館捨建於1928年。 『九·一八』事件之後,日本人在東北建立偽滿政權,這裡成了偽滿警察廳的所在地,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初期死難的烈士,偽滿警察廳所在地建成了東北烈士紀念館,如今,展館分別陳列著陳為人、吳麗實、羅登賢、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魏拯民、陳翰章、李兆麟等124位在抗戰時期獻身的革命先烈,在這裡常年陳列著東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英雄烈士事跡,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趙一曼養傷遺址』、『東北烈士紀念塔』

  東北抗戰14年,是光輝、悲壯的14年,在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些珍貴的遺址——『趙一曼養傷遺址』、『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

  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在東北抗戰中,被日本鬼子用盡酷刑,殘暴殺害。東北人民不會忘記趙一曼,東北人民對趙一曼懷有特殊感情,在哈爾濱,有以趙一曼的名字命名的『一曼公園』、沿東北烈士紀念館『一曼街』向前走,還有一處『趙一曼養傷遺址』,是當年趙一曼被俘養傷的地方(原哈爾濱市醫院)。如今這裡已是哈醫大的藥房,是一座兩層俄羅斯風格的小樓。

  在道外八區廣場(現長青公園),矗立著一座高達30米的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在白雲、綠樹的襯托下,格外莊嚴、肅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的大好河山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蹂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與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斗爭。經過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殲滅了大量的日本侵略者和日偽軍,為東北和全國抗日戰爭勝利做出卓越的貢獻。


小資料

  不朽的英雄街

  在哈爾濱市,有四條街道名字特色鮮明,那就是以民族英雄命名的四條街道:兆麟街、靖宇街、尚志大街、一曼街。這是一個城市的紀念。

  一曼街原名石山街,1902年形成,1925年改稱山街,1932年又改為市政街。1936年8月1日,敵人把趙一曼烈士押到現在的珠河縣(現尚志市),在公開處決前綁在一輛馬車上游街示眾。1946年7月7日在慶祝抗戰勝利大會上,根據馮仲雲同志的建議,將石山街改名為一曼街。

  兆麟街原名水道街,形成於1903年,全長1.2公裡。1936年3月9日年僅37歲的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被國民黨特務殘酷地暗殺在水道街9號院內。噩耗傳來,舉市悲痛。3月24日,哈爾濱十萬群眾舉行隆重儀式,將李兆麟將軍遺體安放在道裡公園,並將道裡公園改名為兆麟公園,水道街也改名為兆麟街。

  尚志大街原名新城大街,1946年在紀念『七七』抗戰9周年及慶祝抗戰勝利大會上,將新城大街改名為尚志大街,以此紀念民族英雄趙尚志。

  靖宇街原名正陽街,1890年形成,全長2.18公裡,是當年是哈爾濱最繁華的商業街。1932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安排楊靖宇將軍擔任滿洲反日總會團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1940年2月23日35歲的他被日軍殺害,為了紀念他將正陽街改名為靖宇街。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