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志願者自拍視頻)
東北網9月18日訊 題:黑龍江大學綠島協會赴四川廣元支教 面對災難以心換心
劉藝婷 記者 朱丹鈺
『大難來臨的時候,就是以心換心、以命換命。有些人,一條命換了幾條命;有些人,幾條命換了一條命。我們活下來的人,一顆心還能再換成多少顆心呢?我們做不了以命換命的事,但是,我們可以做以心換心的事。』黑龍江大學07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生石鍵如是說。
![]() |
災區孩子們綻放可愛的笑臉 |
今年暑假,黑龍江大學綠島協會青年志願者師生一行18人經32個小時的火車,兩次輾轉,到達了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東溪河鄉的中心小學,開始了長達20餘天的義務支教活動。
中心小學有教師70餘人,1300名學生來自周邊十幾個村莊,共分為9個年級18個班級。走入學校,破舊的五星紅旗飄揚在最高處,由於地震而牆體開裂的教學樓,一排排用於居住的臨時板房,滿目瘡痍的操場無不揭示著地震給這裡帶來的災難。而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神,志願者們堅定了此行的信心——越是艱苦的地方,那裡的孩子就越需要我們!
![]() |
志願者在給孩子們上課 |
支教工作在志願者們抵達的第二天便開始了。每天早六點到晚九點,志願者們每天要給學生講課,協助班主任負責班級的日常事務,下課了組織學生到食堂打飯,組織大家學習音樂、體育、美術,對受災嚴重、心理負擔重的學生進行團隊輔導。雖然這願者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大學生,沒有登上過講臺,但是,當上課真正開始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極力做到了一個合格老師所應做到的一切。
志願者們來到這裡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是對災區貧困學生家庭狀況進行調查,8月8日,17位志願者共分為4個小組,向著大山出發。廣元多山崎嶇難行,有時候兩家之間可以隔著山谷說話,但是真正從一家到另一家需要走一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山路。受地震和暴雨的影響,山區多處橋梁損毀、道路中斷,山體滑坡的現象十分嚴重,只要稍不留神,就會跌入懸崖。面對齊腰深的河水和險峻的山路,志願者們沒有一個退縮抱怨。走訪中,一個叫劉強的7歲孩子給志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強的爸爸不識字,在家乾農活,媽媽患又間歇性精神病,曾經因病離家出走,是在媒體的幫助下纔在西安的街頭找都一家淪為乞丐的她!他的哥哥還未成年,卻已經在成都打了好幾年工。家裡的房子是當地政府捐款建的,地震後,房子也已是危房,不能再住人了,但是他們一家卻住在這樣的危房裡,只因他們實在沒地方住了。劉強很想讀書,想去北京看天安門廣場,因為從語文課本上看到的天安門廣場很美。劉強又不想讀書,因為媽媽得了重病,哥哥在成都打工,家裡只剩爸爸一個人乾農活,爸爸太累太累了,他想早點回家幫爸爸乾農活!
![]() |
志願者在和孩子們做體育運動 |
受汶川地震的影響,四川境內餘震不斷。這對於當地人已如同家常便飯,但是志願者們大都生活在平原,從未如此親身體驗過地震。在支教的20餘天裡,志願者們先後經歷了大大小小十餘次餘震,其中,僅8月6日上午就先後發生了4次餘震,而8月5日在青川發生的6.1級餘震距離他們所駐地僅僅有10公裡。志願者們每天都會在寢室的地上立一個瓶子防夜裡發生餘震。每次餘震一來,大家雖然驚慌,但都會不約而同的迅速跑到教室,組織學生們疏散。餘震過後,他們則組織學生們在操場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消除孩子們的緊張情緒。
8月14日是志願者們離開的日子,為了不給當地添麻煩,他們並沒有告訴孩子們離開的時間。但是,孩子們還是知道了……當志願者們的汽車離開學校的時候,全體師生把車團團圍住,哭著、喊著、甚至是求著讓他們留下。孩子們踮著腳,努力地把手伸進車窗和志願者們握手道別,有的則在路邊放聲哭泣,有的則拼命追著車子跑……
![]() |
災區孩子留給志願者們的紀念 |
支教期間,志願者們還在東溪河小學建立了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團委『手拉手紅領巾書屋』。這是朝天區首個由高等院校捐助的紅領巾書屋,共有志願者們出發時一起帶去的圖書2000餘冊,涉及了文學、科普、英語、課外輔導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