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訊 9月20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的主題是『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這幾天,省科普事業中心副主任胡國慶帶著科普大篷車到雙城、五常等地進行巡回宣傳展出,每到一處,胡國慶都將『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的條幅和有關宣傳圖片掛放在醒目位置,盡管這是去年科普巡回展出時的主題,但胡國慶認定,『這個主題永遠不會變,要將少穿一件羊絨衫的倡議進行到底。』19日,大篷車將開到哈爾濱市果戈裡大街,向哈爾濱市市民宣傳科普知識。
今年4月,生活報以《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為題,系列報道了生產羊絨衫的原料來自於絨山羊,而絨山羊對草原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省科普事業中心曲松彬主任表示:以後科普大篷車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要讓每個人知道絨山羊的危害,少穿或拒絕穿羊絨衫。
雙城市民在觀看『少穿一件羊毛衫保護一片大草原』的宣傳展板
現場群眾驚訝 穿羊絨衫也能破壞環境
『如今已經是秋季,又到了羊絨衫大量上市的季節,選在這個時候進行宣傳,絕對有適時意義。』16日,省暨哈爾濱市2008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雙城啟動,在活動現場,省科普事業中心副主任胡國慶指著寫有『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的宣傳展板對記者說。
現場一共展出了450塊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抗震救災等為主題的科普展板及40餘件科普大篷車實物展品,其中尤以『保護草原生態資源——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為主題的宣傳展板非常醒目,並且還懸掛寫有同樣內容的條幅,場面非常吸引人。在人們駐足觀看的同時,科普大篷車的工作人員還向現場的觀眾散發宣傳材料並現場講解。當人們聽到羊絨衫的原材料來自於絨山羊,而絨山羊對草原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內容時,現場許多群眾都表示非常驚訝,他們不知道平時喜歡穿羊絨衫竟然會帶來這麼大的危害。
雙城市機關退休人員馮福德說,這麼大年紀頭一次聽到這樣的事情,回去以後要向兒女們宣傳,讓他們不再買羊絨衫。
胡國慶說,國家多次提出科學發展觀和節能減排的理念,從日常生活做起,少穿一件羊絨衫就是貫徹這個理念,如今各大商場又開始大量銷售羊絨制品,他希望全社會的人都應該引起重視,自覺少穿或不穿羊絨衫,為節能減排作貢獻。
織一件羊絨衫 每年至少消耗10畝草地
『黑龍江省羊絨制品人均銷量排在全國第四位,目前國內羊絨企業也是一片繁榮,但這背後帶來的是草原面積日益減少甚至沙漠化。』17日,省科技廳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這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草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飼養一只絨山羊每年至少需耗盡2畝至3畝的草場資源,在草資源相對貧瘠的地方,則每年要消耗10畝到15畝,一只絨山羊飼養一年僅產500—800克無毛絨,5只絨山羊飼養一年只能織一件成人羊絨衫。按此計算,織一件羊絨衫,每年至少要消耗10畝至15畝草地。
少穿一件羊絨衫 黑龍江省科普宣傳永遠的主題
2007年10月,省科普事業中心進行了第一次的科普大篷車巡回展出,主題就是『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胡國慶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對羊絨產業進行了否定和遏制。而我國1981年從日本大規模引進絨山羊以來,羊絨產業蓬勃發展,一躍成為目前世界羊絨生產、加工、出口、銷售和消費的第一大國,這種現象引起了相關專家和學者的注意。黑龍江省為此采用科普大篷車的形式向市民宣傳『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工作人員重點向廣大社區居民、農牧民、中小學生講解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科普常識以及如何科學飼養絨山羊的方法,使參觀人群進一步了解了絨山羊對草原生態環境毀滅性的影響。今年4月,《生活報》又以『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為題,對絨山羊破壞草原的現象進行了系列報道,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件事情。在今年的科普宣傳日上,他們把去年展板的內容進行了豐富,增加了許多通俗易懂的內容,同時講解的內容也較去年多了。
胡國慶說,去年,他們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個草場宣傳時,當他們詢問飼養絨山羊的情況時,該草場場主稱已與國內一家大型羊絨加工企業簽訂了羊絨供應合同,對方需求量很大,有多少要多少,他目前飼養的數量遠遠不夠。言談中,這位場主為草場面積不夠,不能飼養更多的絨山羊而感到遺憾。這讓他感到很震驚。而此次在雙城市活動宣傳現場,當詢問一些市民知不知道羊絨衫的原材料來自絨山羊,90%以上的市民表示不知道,這樣的答案更讓他感覺,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把『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少穿一件羊絨衫保護一片大草原』這項工作當作一個持久的項目來抓。『不管今後科普宣傳日的主題如何確定,這個主題永遠不會變,要將少穿一件羊絨衫的倡議進行到底。』胡國慶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