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發生後,國家質檢總局先後發布了嬰幼兒配方奶粉和液態奶產品的抽檢結果,在這兩次『大考』中,我省龍丹、完達山、飛鶴等地產品牌全線勝出,我省合格乳品企業數量高居全國榜首。
一個畜牧業大省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19日,在我省召開的全國秸稈養畜現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畜牧業專家對此很是感慨。會議當天,記者跟隨與會者來到雙城市一探究竟。
走進雙城市榮耀青黃貯中心,青貯飼料堆積如山,兩臺機器正轟鳴著將青貯打包。據了解,這是一家生產青黃貯飼料的專業公司,一年的青貯飼料銷量達到5萬噸,能滿足4萬頭奶牛的『口糧』需求。由於青貯飼料營養價值高,飼喂方便,因此,遠近的養牛戶都來這裡購買。一位來自中國農科院的專家說,飼料是乳品的源頭,也是保證乳品質量的關鍵環節。這種專業做法,既保證了牛奶的品質,也避免了養牛戶在飼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等一些有害的物質。
保證奶源質量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是養牛戶。雙城市幸福鄉養牛大戶劉濤家裡存欄奶牛172頭。他家生產的鮮奶品質優良,其中蛋白質含量為3.2%,脂肪含量為3.8%。他告訴記者,這都得益於他的科學飼養。他常年為奶牛飼喂青貯,全部采用優質凍精配種,並堅持防疫和檢疫。
當前,為提高鮮奶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我省建設了一批高標准、大規模的高產奶牛科技園區和專業化牧場。全省標准化奶牛高產園區有163處,專業化奶牛牧場有3379個,奶牛養殖專業戶達7.8萬戶,全省奶牛規范化經營比重超過60%,奶業規模化生產已初具雛形。各地還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牛、料、管、養相配套的最佳生產模式,提高奶牛養殖和管理的標准化水平。各乳品加工企業則在努力建設奶源基地,他們在訂單生產、產銷對接的基礎上,為基地場戶提供技術、信息、金融及收購服務,同時加快自有機械化奶站的建設。這些都保證了我省乳品的質量,推動了奶業的發展。
今後,我省將加強乳品質量的全程監管,依法完善追溯體系制度的建設。加強乳品產地安全、生產記錄、包裝標識和市場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做好奶牛產地、運輸、屠宰環節的檢疫記錄,以確保乳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