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精彩圖片
搜 索
鏵子山流水潺潺迎游客 面積9257公頃海拔689米
2008-09-22 11:01:1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大波 朱曉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片說明】神奇靈秀的人間仙境鏵子山

【圖片說明】通河縣城遙遙在目。

  東北網9月22日訊 初秋的通河,天高雲淡,氣候宜人。隨著國慶節的臨近,以獨特的奇峰競秀、碧水浩淼,茂密的原始森林、美麗的傳說而著稱的鏵子山森林公園,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金秋生態游,來自省內外各地的游客在這裡感受著五花山的異彩紛呈,忘情地呼吸著高濃度的負氧離子,觀賞著奇石異林,踩著松軟的落葉,隨著山澗小溪的潺潺流水,觀賞著數不盡的奇松異石和人文景觀。

  造化鍾神秀

  史前的造山運動給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北岸、通河境內留下了雄偉壯觀的鏵子山。

  鏵子山森林公園位於通河縣西北部山區,距離通河縣城15公裡,距哈爾濱市僅165公裡。鏵子山景區面積9257公頃,海拔689米。這裡群峰巍峨、原始森林茂密。

  鏵子山因外形酷似犁鏵而得名。在當地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在松花江北岸、岔林河畔,茫茫荒原上,一對從關裡逃荒的父子用原始的辦法開荒種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子二人的手上磨出了血泡,變成了繭子。雖然進展緩慢,可是他們始終鍥而不捨。他們的韌勁感動了神仙。一天夜裡,父親做了個夢,夢見神仙賜給他三副犁鏵,一大兩小。神仙說:『以後,你們父子倆就不用這樣辛苦了。』早晨醒來後,果然看見三副犁杖排列在岔林河畔。父子倆十分高興,活乾得更來勁了,不到半年就開墾出農田萬頃。又一天夜裡,父親又夢見了神仙,神仙告訴他:『開墾的良田已經夠用了,應該留下一些荒原讓後人來開墾,也讓大自然的其他動物生存。為了讓後人記住這些話,三副犁鏵將永遠留在岔林河對岸。』說完,神仙就不見了。第二天早晨起來,父子二人發現三副犁杖已變成了大山,巍峨地聳立在岔林河對岸。後來,人們把這座山稱做鏵子山,三副犁杖分別稱為大鏵子、二鏵子、三鏵子。


 

【圖片說明】游人小憩參仙廟。

【圖片說明】清泉石上流。

  鏵子山是通河的象征,這個傳說體現了通河人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和保護生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優良傳統。被譽為通河的屋脊,更有游客形象地比喻為通河的『小泰山』。

  去年,隨著鏵子山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鏵子山森林公園越來越多的自然景觀被發掘,人文景觀也逐漸增多。

  站在鏵子山上,可看到通河縣北部最大的水庫———鏵子山水庫,水庫水域面積寬闊,魚蝦眾多,是垂釣愛好者的天然釣場。

  鏵子山腳下有已斷跡多年,通河縣唯一一處佛教聖址———園覺寺。目前,園覺寺正在緊張復建中。威嚴的大雄寶殿坐落在群山綠樹之中,為鏵子山森林公園增添了濃厚的佛教氣息和令人遐想的神秘感。

  佔地面積3公頃、獨具農家田園風格的采摘園,園內種植著果樹、草莓、樹莓、葡萄及各種蔬菜等,游人可以親身體驗生態采摘的農家樂趣。

  鏵子山棧道的起始處有集國家珍稀飛禽走獸於一體的動物觀賞區。觀賞區由8個圍網式動物圈籠組成,這裡生活著從東北國家森林動物園引進的1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包括獼猴、浣熊、孔雀。


 

【圖片說明】萬裡山川,盡收眼底。

  在鏵子山的大鏵子和二鏵子兩峰交界處,一處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外觀呈鳥籠形狀的自然博物館正在建造中,這裡將陳設通河境內的各種動植物標本、珍惜藥材標本、歷史文物及抗聯文物展品等,它將是各地游客認識通河的窗口和了解通河歷史文化的基地。

  鏵子山森林公園內生長著300多種植物,包括紅松、水曲柳等名貴樹種,樹齡最大的有10餘人手拉手纔能抱住的500年之久的大樹。還有以奇樹千手觀音、迎客松為首的各種罕見的樹種。4棵數百年的楊樹錯落有致地生長於棧道兩旁。兩棵相互纏繞的合歡樹,林中少見的樹眼成了鏵子山獨特微型的景觀。每年過了9月15日,連綿起伏的群山開始了多姿多彩的季節,這時的五花山是最得意的,各色秋葉、漫山遍野。這個季節到鏵子山旅游,能融進大山的懷抱,滿眼都是五花山的絢麗與斑斕,任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體味著對自然和生命的無限愛戀。

  鏵子山森林公園奇石林立,壯觀獨特。從石海到青蛙望月和北方少見的天賜洞,還有神龜探海和棺材石到自然形成的藏經塔,從石門到仙桃峰和佛眼石,再到高數尺的絕壁和望江神龜等自然景觀令人贊嘆和叫絕。利用自然形狀巨石雕刻而成的臥佛栩栩如生;官印石、馱經白馬、聖水泉、詩林、轉運鍾、觀清閣、參谷湖、抗聯戰士遺址雕塑群眾,讓人無不感受到這裡的人文景觀體現出通河人對鏵子山的深情和艱苦的付出。

  通河縣城北哈肇公路入口處,矗立著一座漢白玉雕塑的『人參仙子』。雕塑的人物形象甜美,嫻靜自然,似在默默地祈禱和祝福。通河盛產人參,自古就有放山采參的習俗。1987年,3名采參人在鏵子山采到一棵重505克的山參,被稱為『世界人參之王』,通河也因此被譽為『參城』。


 

【圖片說明】層林盡染,美不勝收。

  早年放山的人都說,人參是『七兩為參,八兩為寶』。米參若長至八兩,將其放入米缸中,這米則千軍萬馬用之不竭;水參若長至八兩,將其放入水缸中,則多少人也喝不盡這個缸中之水;人參若長至八兩,可以變成人形而移動。

  相傳一對姓劉的父子,在長白山發現一棵已經成寶的大人參,一直緊追不放。這棵參左藏右躲,他們總是挖不到。就這樣多少年來,幾經輾轉,這棵人參渡過松花江,來到了通河的鏵子山上。這棵人參一到鏵子山上,鏵子山的倒影便映入松花江。劉姓父子一看就明白了,隨後跟到了鏵子山。

  一天,父親對兒子說:『咱爺倆的運氣來了,我們明天就能得到這個寶貝。』說著,父親遞給兒子一個紅線軸,並紉上一根針說:『明天我到後山去趕參,你在山前的路上把守,到時候,不管什麼人在你跟前路過,你都要上前把他抱住,並把針別在他的胸前,他走你就放線,我們捋著線找,就可以找到人參了。』

  第二天,露水還沒消盡,爺倆兒就進山了。按父親的安排,兒子在山前守候,父親則到山後趕參去了。兒子站在山前,左等右等不見人影,正想打退堂鼓,突然發現一個水靈靈的大姑娘朝他走來。那姑娘長得別提多俊了,天仙似的,滿目含情地望著他。兒子的心亂了。他想起父親的話,想上前抱住她,把針別在她的胸前,可腳卻不聽使喚。恍然間,那姑娘從他身前飄然而過,並回眸一笑,很快就消失在山林裡了。快到晌午的時候,父親氣喘吁吁地來了,問兒子:『看到什麼人了嗎?』兒子說:『沒看到什麼人,就看到一個大姑娘……』

  父親拍著大腿氣惱地說:『什麼大姑娘,那就是我追了18年的人參寶貝!』


 

【圖片說明】古木森森,如入畫境。

  這天夜裡,兒子做了個夢,夢見那個大姑娘對他說:『我是人參仙子,謝謝你沒有捉我。你們也辛苦多年,不要再追了,我給你們留下一身衣裳,它會保佑你們平安、幸福。』第二天,兒子跟父親說了昨晚的夢,爺倆兒又來到山裡。果然,看到一棵五品葉的大人參。父子倆急忙給人參上鎖,用兩頭栓著銅錢的紅線將人參苗的莖纏上,然後開始小心地挖,生怕碰掉一根須。等挖出來纔發現,是一個大人參的殼,足足有7兩重。父子二人仍然很高興,聽了人參仙子的話,安家立業,不再采參。從此,通河一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鏵子山不但有美麗的景致,鏵子山的故事、人參仙子的傳說更讓游人心馳神往,浮想聯翩。站在鏵子山的最高峰大鏵子頂峰,一塊塊黃燦燦的稻田與河流盡收眼底。極目遠望,岔林河和松花江像兩條玉帶蜿蜒從山下環繞而過,坐落在東南處的通河縣城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的松花江畔。許多到過鏵子山的游人無不感嘆,這裡是哈爾濱市最美的生態森林公園,是夢中的淨土,游人的天堂。

  天然去雕飾

  通河有大森林、大濕地、大江河、大草原。山川雋秀、森林茂密、河湖密布、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豐富多彩。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游產業,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通河縣堅持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以打造黑龍江省生態旅游名縣為目標,實施『旅游興縣』的戰略,堅持高起點定位、科學規劃、多元投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使旅游業迅速發展壯大,逐步成為通河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帶動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幾年來,共接待游人80餘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旅游業發展成為通河縣的支柱產業之一。

  去年,隨著鏵子山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後,通河縣開始重點建設旅游景區。投資3240萬元,新修了26公裡的白色旅游路面、種植綠化樹92000餘棵;鋪設了5387延長米登山棧道。完成了佔地9萬平方米的服務區建設。其中包括入鏵子山公園門前的大型停車場、風格各異的歐式別墅群,已經規劃好地點的10棟富有北方農村特點的拉和辮泥草房將於明年開春興建。由鏵子山林場職工和部分外來人員投資建設的餐飲一條街、環形廣場等基礎建設;新建了4萬平方米的農家風情生態采摘園,游人可邊采摘、邊品嘗,時時感受『秋實』的樂趣;正在緊張修建的園覺寺,將於明年竣工。不久的將來,這裡將香煙繚繞、佛經不斷,成為鏵子山森林公園最為壯觀的佛教景點。兩年來,通河非常注重鏵子山森林公園的建設,開發了山門、仙界橋、詩林、仙桃峰、佛眼石、抗聯英雄雕塑群,目前正在規劃建設民族風情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游客接待中心。


 

【圖片說明】苔痕上階綠。

  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合理建設。先後編制了《通河縣旅游總體規劃》、《通河縣二龍潭景區總體規劃》、《通河縣烏龍國家森林公園鏵子山景區總體規劃》,這些規劃於2004年通過專家評審,為科學合理開發建設奠定了基礎。堅持多元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本著『政府主導、多元投入,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招商引資。近年來,通河縣旅游開發總投入7500萬元,其中政府投入5600萬元。先後修建了鏵子山森林公園、二龍潭景區、烏拉渾景區、大通河景區、鏵子山景區至岔林河漂流景區等白色旅游道路,完成了景區電路、水、通訊、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和重點景觀景點的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服務功能。鏵子山景區服務區、二龍潭景區服務區、鏵子山水庫服務區、岔林河漂流服務區、烏龍國際狩獵場服務區等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同時,鼓勵當地居民開展『農家樂』經營接待點。通過每年一度的登山節和金秋生態旅游促進當地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加強旅游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確保旅游資源依法有序開發和利用,堅持放開經營又嚴格管理的原則,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先後制定出臺了《通河縣景區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加大了對吃、住、行、游、購、娛的管理,逐步營造文明、健康、有序的旅游大環境。制定出臺了《關於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杜絕私開濫建。

  鏵子山在通河乾部群眾的科學合理的開發下,將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壯觀。用不了多久,哈爾濱以及周邊縣(市)到通河的登鏵子山的兩日游,漂流、登鏵子山、到鏵子山水庫垂釣5日游也將實現。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