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訊 近日,細心的哈爾濱市民發現,哈爾濱市部分主乾街道擺放上眾多分類果皮箱,箱體上設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口。昨天,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市民沒有將垃圾分類投放,一些環衛工人也說不清垃圾如何分類。市容環衛管理部門表示,哈爾濱市目前還沒有垃圾分類處理的能力。
當天8時,在道裡區北安街公交車站旁的分類果皮箱前記者看到,一名市民隨手將空塑料杯塞進『不可回收垃圾』口,之後,陸續有4名市民把礦泉水瓶等扔進果皮箱,他們都沒辨認垃圾分類標志,丟到哪算哪。記者問這些市民是否知道分類果皮箱的用處,其中3人稱沒聽說過垃圾還要分類處理,也沒注意果皮箱上的分類標志。在道裡區經緯街上,10名把垃圾扔入果皮箱的市民中,6人不知道垃圾分類概念;其餘4人認為可以賣廢品的垃圾就是可回收垃圾。一位50多歲的大娘說:『垃圾就是垃圾,分類既麻煩又沒有必要。』
9時,在道裡區尚志大街上,一名環衛保潔人員正在清掃街面,清空果皮箱。她表示不知道如何將垃圾分類,也沒詳細研究過新果皮箱的分類投放口。平時遇到塑料瓶、酒瓶等廢舊物品都是收起來賣掉,其他的一概倒掉,沒有分過類。記者在新陽路、經緯街、尚志大街、黃河路等街路看到,每隔50米左右就擺放著一個嶄新的分類果皮箱。查看裡面的垃圾種類,記者發現沒有一個真正做到了分類投放。
據市容環衛管理部門有關人士介紹,垃圾分類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市民自覺分類丟放是分類處理垃圾必不可少的條件。管理部門認為,雖然哈爾濱市尚不具備垃圾分類處理能力,設立分類果皮箱仍停留在概念宣傳階段,但這樣可強化市民垃圾分類意識,為以後真正實行垃圾分類回收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