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 九月金秋,哈爾濱市糧食生產再傳捷報,糧食總產將首次突破200億斤。這是哈爾濱市戰勝去冬今春連續乾旱等嚴重自然災害後,奪取的歷史上最大豐收年。
記者從市農委了解到,今年哈爾濱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65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93.5%,較上年增加40萬畝。在糧食作物中,玉米面積1215萬畝,水稻面積665萬畝,大豆面積630萬畝。據有關部門對哈爾濱市8區10縣(市)糧食測產統計,預計總產210億斤,同比增長5.6%。其中:玉米平均畝產1030斤,增長9.2%,總產125億斤,增長2.9%;水稻畝產1040斤,增長1.6%,總產69億斤,增長11.6%;大豆畝產260斤,增長44.4%,總產16.4億斤,增長64%。
今年哈爾濱市糧食生產面臨春旱的嚴重考驗。由於去年夏、秋、冬三季連旱,降水持續偏少,從2007年6月到2008年2月,全市平均降水僅為9.9毫米,比歷年同期減少59%。春季全市乾旱面積達1800多萬畝,佔播種面積的70%;庫塘蓄水嚴重不足,基本為庫見底、河斷流、塘乾涸,全市水田總面積673萬畝,無水泡田面積達231萬畝,佔34.2%。今年春季旱情受災面積之大、影響范圍之廣、旱情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面對嚴峻形勢,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把抗旱、保苗作為春季農業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提前謀劃工作方案,以秋整地、水田抗旱為重點,以打井、建站、補水為主要措施,全市動員、全民參戰,堅決打好抗春旱、保春種攻堅戰,在大災之年力保水田用水、旱田全苗,確保全市糧食生產連續多年的好局面。
堅持搶前抓早,實施春旱冬抗。市委、市政府從去年秋冬季就著手研究部署今年抗旱工作,市財政投入9000萬元用於水源工程建設,各縣(市)投入5200萬元抗旱資金。全市新打大型機電井1365眼、小型灌溉井3245眼,搶修水源工程40處,新增防滲渠道74公裡、清淤渠道1054公裡,確保了今年春種用水。
堅持深松耕暄,建立土壤水庫。從去年秋天開始,哈爾濱市全面實施大型農機深松整地,達到改善土壤結構、增強涵養水源能力的目的。去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農機裝備資金11.4億元,其中市本級財政投入8000萬元,同比增長60%和11.5倍;裝備拖拉機8萬多臺,同比增長52.8%,其中大型拖拉機為1400臺,為過去20年發展總數的一半。各級財政投入5200萬元用於深松整地補貼,全市秋整地800萬畝。
堅持科學抗旱,綜合應用抗旱措施。哈爾濱市堅持當前應急抗旱與長遠水源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強化了工程抗旱措施,新建抽水站96處、攔河壩190座,維修機電井1.67萬眼,購買抗旱機動設備4899臺(套)。大力推廣水田旱整地等節水技術,廣泛采用適地抗旱品種。在全市確定了9個全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縣(區)。
堅持強化領導,增加抗旱投入。市政府在去年投入6000萬元基礎上,今年又緊急下撥5000萬元抗旱引導補貼資金,各縣(市、區)投入5200萬元抗旱扶持資金,全市農民投入抗旱資金近3億元,市直機關乾部支農儲蓄資金近億元。今年3月,市領導全部按照防汛抗旱責任分工,深入一線指導抗旱工作,市農委組織30多名農業專家駐縣指導春耕生產,市直部門支援抗旱資金2000多萬元,幫助基層打大型機電井300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