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縣域經濟快速崛起 五縣(市)進全省十強縣行列
2008-09-26 07:35:04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6日訊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速擴大,財政和居民收入持續上漲,農村改革以來,哈爾濱市縣域經濟快速崛起。2007年全市縣域生產總值實現678.7億元,比1978年增加668.1億元,增長63倍,年均遞增15.4%。縣(市)人均生產總值13350元,比1978年增加13106元,增長53.7倍,年均遞增14.8%。

  哈市佔據全省十強縣(市)半壁江山

  2007年,在全省68個縣(市)的社會經濟綜合監測評價中,哈爾濱市有5個縣(市)躋身全省十強之列,分別是阿城區(第2名)、雙城市(第4名)、呼蘭區(第5名)、尚志市(第9名)、賓縣(第10名),佔據全省十強縣(市)的半壁江山。

  近年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緊緊圍繞農民和縣(市)財政『雙增收』這一核心,以農業產業化興縣、新型工業化強縣為主題,推進『農工換位』、『糧牧換位』,加快了縣域經濟發展。

  2007年,哈爾濱市縣域經濟實現生產總值678.7億元,其中5縣(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8.5億元,佔全省縣域GDP的24%,佔10強縣(市)的59%,佔全市縣域GDP的93%。雙城、呼蘭、阿城和尚志等4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億元。5縣(市)縣均地區生產總值125.7億元,高於全省縣域平均水平(39.1億元)3倍多。5縣(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了1萬元,其中雙城市超過兩萬元大關。

  縣域經濟發展由重速度轉變為質量並重

  統計分析表明,改革開放30年來,哈市縣域經濟發展經歷了由重速度到質量並重的根本性轉變,其中突出標志是GDP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穩步增加,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

  最近幾年,哈市縣域經濟實現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縣域國內生產總值由2001年的309.2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678.7億元,年均遞增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9.4億元增加到13.5億元,年均遞增6.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2007年的32.3?30.6?37.1,第一產業下降了4.2個百分點。從1978年開始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下降了24.3個百分點。

  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縣域經濟是宏觀與微觀、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連接點,是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

  穩居全省十強縣前五位的雙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糧食生產『一枝獨秀』,財政收入不過2000萬元,經濟總量位於全省中游。

  雙城市依據實際,確定了『植根於種植業,拓展於畜牧業,深化於加工業』的思路,並大膽引進雀巢公司,從而走上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用工業化帶動產業化』之路,全面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財政與農民收入『雙增長』,去年該市財政收入達7.3億元,其中60%的財政收入由以雙城雀巢公司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

  2002年,賓縣經濟發展名列全省第17位,到2007年卻一躍進入全省十強縣之列,賓縣的成功之處就是『闢建開發區、發展加工業』。

  2002年9月,賓縣建立賓西開發區,以引進生產加工型、創稅型項目為重點,逐步形成農產品加工、機械制造、建材、醫藥、包裝、汽車制造等7個行業。到去年底,已有固定資產投資超千萬元項目77個,其中超億元的項目32個,超5000萬元的24個,總投資約300億元。在入區的企業中,已有29個企業正式投產運營,實現產值15億元,實現稅金1.5億元。

  賓縣通過發展加工業,在幾年時間裡將三次產業調整為25.7:43.4:30.9,使財政收入由2002年的1億多元提高到去年的4.1億元,成為全省財政收入增長最快的縣份之一。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