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題:竇雲英:替夫盡孝詮釋人間大愛
記者 印蕾
![]() |
竇雲英和婆婆在一起。 |
在哈爾濱市道外區東萊社區,有一個『趕不走』的好兒媳——竇雲英,在丈夫去世的9年裡,她始終守在公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為家庭的和睦默默奉獻。
咽下淚水挑起重擔
1989年,竇雲英嫁給了在省供銷社一個下屬單位工作的張貴德。張貴德踏實能乾,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竇雲英在道外區一家商店工作,每日早出晚歸。公婆照看著女兒,一家人生活得無懮無慮。
天有不測風雲,1999年10月,不幸降臨到這個原本是三代同堂、幸福美滿的家庭,竇雲英的丈夫突發心髒病離開了人世。丈夫去世時,竇雲英剛剛34歲。公婆因傷心過度而一病不起,面對年幼的女兒和重病的公婆,悲痛欲絕的竇雲英強忍失去丈夫的悲痛,咽下淚水,毅然挑起贍養兩位老人和撫養幼女的重擔。
沒有正式工作,她就靠打零工謀生;工作地點離家遠,每天她就早早起床,先為二老洗漱、做飯、喂飯,照顧孩子,打掃房間,然後再去上班。無論工作多辛苦、經濟多緊張,下班後,竇雲英總是將所有煩惱藏在心底,面帶笑容推開家門,她希望自己的笑臉能讓老人開心。
替夫盡孝無怨無悔
|
|
竇雲英悉心照料婆婆。 |
一個女人,失去丈夫,既要照顧年事已高、身患重病的公婆,又要撫養不諳世事的孩子,不難嗎?每當聽到這樣的疑問,竇雲英的回答是:『真難!有時候也想要是有個依靠該多好,但一看到二位老人,不忍心離開這個家啊。』
2006年10月的一天,也是丈夫祭日的第二天,兩位老人因思念兒子,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竇雲英一個人承擔起本應兩個人纔能完成的工作,每天洗衣、做飯、伺候老人大小便……夏天還好過一點,只洗單衣單褲就行了;到了冬天還要洗棉衣棉褲,有時一天還需要洗兩次,手上裂了口子,竇雲英從來沒有怨言。實在忙不開了,竇雲英就把自己的母親請來幫助護理兩位老人。經過竇雲英的悉心照料,兩位老人終於出院了。兩位老人感慨地說, 『我這兒媳婦比親姑娘都好;要不是她,我哪能活到今天。』
然而,災難並沒有到此為止,出院不久,公公再次發病撒手人寰。料理完後事,家裡變得更冷清了。婆婆的心情難以平復,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發脾氣,竇雲英理解失去愛人的滋味,從不跟婆婆計較,還教育孩子要聽話,不許和老人頂嘴。在親情的感召下,婆婆的心情慢慢恢復了。2007年初,婆婆再次住進醫院,竇雲英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守在病床前,這一守又是幾個月。婆婆終於出院了,可竇雲英的母親卻病倒了。於是,竇雲英又開始婆家、娘家兩頭跑。即便如此,身邊的人從未從竇雲英口中聽到一個怨字。
『你放心吧,我會給咱爸咱媽養老送終,完成你的心願,盡我該盡的孝道;也會把孩子培養成人,盡我應盡的責任。』丈夫的遺像前,竇雲英認真地說出『心裡話』。
孝親模范感動鄰裡
丈夫去世後,公婆向竇雲英道出了隱瞞30多年的秘密———她的丈夫並不是公婆的親生兒子。大家也勸她,『你不要有顧慮,趁年輕再走一家吧』,竇雲英卻怎麼也放不下兩位老人了。她始終覺得,二位老人對丈夫有養育之恩,她更應該給老人養老送終,只有這樣纔對得起丈夫的在天之靈。
九年裡,竇雲英盡心盡力地侍奉公婆,用愛心為這個家庭續燃了愛的火焰。竇雲英的賢惠、孝道感動了鄰裡們,大家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她家。家裡失去了頂梁柱,又沒有其他強壯勞力,生活上有諸多不便。鄰居們主動幫著買菜、買米,心甘情願地幫她家做一些瑣事;社區、街道辦事處和區婦聯也經常登門去照料、幫助,並組織黨員慰籍小組到她家陪老人,想方設法幫助她們解決困難。
『過去,我做了我該做的,可我覺得人人都會這樣做,我只是用心愛著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今後,我會一如既往,這樣做人我覺得踏實。』面對大家的贊許,竇雲英由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