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訊 日前,在『哈爾濱市首屆十佳人民建議成果評選活動』中,20項候選成果與讀者見面,數十位建議人以其關乎國計民生的優秀建議而為市民矚目。
據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王忠良處長介紹,20項候選建議成果的直接建議者有18人,其中兩人有兩項建議入選,還有一項是29人的團體建議。他們中既有專家、學者,也有機關乾部、軍人和普通市民,如今,有的建議人已經去世。他們的建議仍在影響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在城市發展中,處處都凝聚著他們的思考、心血與智慧。他們堪稱『思考』志願者。
為民生謀,『提昇城市形象』促進社會和諧
2004年6月,市民高海晨發現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區人口的增多,公廁的數量與布局明顯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他建議增加公廁數量。為了使建議科學有說服力,他騎自行車轉遍全市大街小巷遍尋公廁,逐一登記每家公廁的衛生等情況,繪制出全市第一張最完整的城市公廁地圖。隨後,他的建議被市城管局采用,當年就新增建設50座公廁。
為社稷謀,『提煉城市精神』勾畫發展脈絡
市民居景貴於1995年在對馬家溝河流域實際調查走訪後發現,這裡夏季蚊蟲肆虐,冬季臭霧漫天,於是向市政府建議:在馬家溝河上游修建兩座水庫和9座水閘;實施對萬家水庫擴建工程,引清水入馬家溝河;完成15.2公裡的渠道建設至金山堡;建泵站通過6.8公裡的方涵直達白家窩棚入馬家溝河上游。針對他的建議,市政府於1996年全面啟動了為期三年的馬家溝河全面改造工程。
1996年1月隨著雙休日全面實行,中央大街成了市民節假日休閑、購物和傍晚散步的好去處,而中央大街人車混行的情況,既不利於機動車的通行,還對行人的安全造成威脅。為此,市民張雪鵬建議將中央大街改建為步行街。1997年時任市長汪光燾批准由市建委牽頭,全面實施了對中央大街的改造,並於同年建成投入使用。如今,中央大街不但是最值得哈爾濱人驕傲的一張城市名片,也是全國最著名的一條步行街,同時中央大街名街的效應對周邊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輻射作用。
為歷史謀,『提昇城市品位』增強人文氣質
1998年4月張本等29名醫學專家共同向市政府建議『建立防疫泰斗伍連德紀念館』。這是20件候選成果中唯一的一個團體建議。
伍連德博士是我國預防醫學先驅,曾於1911年在哈爾濱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鼠疫研究所,有效地控制了1919、1920、1926年發生於哈爾濱及全國的多起霍亂和鼠疫的大流行,為我國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張本畢業於哈醫大,後在中華醫學會呼吸和結合雜志任主編,他對伍連德的情況很了解,在他的倡議下,哈醫大老校友,全國鼠疫防治等醫學專家紛紛簽名支持張本的建議。
在省、市領導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9月9日伍連德紀念館正式落成開館。
2006年,市民鍾學志向市政府建議:富有盛名的哈爾濱有許多優秀的城市建築、歷史名人、風景名勝及人文景觀,代表著哈爾濱的形象,展示了哈爾濱的魅力,體現了城市的性格與特質。應評選哈爾濱的十大城市名片。根據鍾學志的建議,2006年全市開展了首屆哈爾濱十大名片人民建議有獎征集活動。活動歷時3個多月,市民投票581萬張,參與人數高達58.8萬餘人次,參與者的熱情大大超出主辦者的想象。評選出的十大城市名片不但濃縮了我們城市的精華,也為對外宣傳哈爾濱提供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