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近翟志剛劉伯明家鄉——探訪英雄成長軌跡
2008-09-28 09:17: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武兵 王冰 郭存發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8日訊 北京時間9月27日17時,航天員翟志剛在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並按預定方案在劉伯明的協助下進行太空行走後,安全返回神舟七號軌道艙,標志著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取得成功。

  齊齊哈爾,又稱『鶴城』,本以丹頂鶴聞名。今秋,卻因為鶴城的人,而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翟志剛、劉伯明——萬眾矚目的『神七』飛船3名正選飛天人中的兩位,都是從齊市走出去,也是如今被國人談論最多的人物。

  一座城市同時出現兩位航天員,是史無前例的。這也使齊齊哈爾這座曾經因為江橋抗戰打響中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英雄城市,再添『航天員家鄉』的光環。

  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位於平原腹地的齊齊哈爾市在這片黑土地孕育下,境內一江九河,灌溉出綠色農業,養育著一座生態園林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座『生態市、園林城』滋潤了培育英雄的沃土,讓翟志剛、劉伯明兩位航天英雄在大自然生態文明的沐浴與生態文化的熏陶下成長。

  翟志剛——

  從小到大做事從不張揚

  『志剛是1966年10月出生的,當時我們家住在龍江縣龍江鎮龍西村。志剛是我們6兄妹中的老疙瘩。』自從翟志剛被確定為『神七』正選航天員後,翟志剛的大哥翟志強每天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儼然成了新聞發言人。

  在翟志強眼中,從小到大,弟弟做事都非常認真,而且從不張揚。『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成功了纔說出去,做事特別穩、紮實。』他告訴記者,翟志剛第一次入選航天員時,家裡人是在部隊家訪時纔知道的。『當時,我們誰也不明白航天員是乾什麼的,還問人家航天是什麼?跟開飛機有什麼差別?後來纔知道那是個很神聖的事業。』

  劉伯明——

  聰明懂事打工貼補家用

  『伯明是1966年在新屯鄉金星村出生的,在家排行老二,打小兒就聰明懂事,可以說是6個孩子中學習最好的。』提起兒子,劉伯明的父親劉志生一臉的驕傲。

  劉志生告訴記者,因為家裡比較困難,伯明在假期裡不但幫家裡上山放豬,還到磚廠打過工以貼補家用。『他在依安縣一中讀書時,學校離家有20多裡地,許多鄉下的學生為了方便學習都在學校住宿。但懂事的伯明為了省住宿費和餐費,每天騎自行車往返,得比別的孩子早起兩三個鍾頭!』

  作為中國重要的裝備工業基地,齊齊哈爾市有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共和國長子』的一重集團和『掌上明珠』北滿特鋼,及有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稱的齊重數控、齊二機床等眾多裝備工業企業。這座『鋼鐵機械城』展示出的頑強的英雄筋骨,正是翟志剛、劉伯明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農家娃成長為一名航天員的真實寫照,那就是:意志磨練得堪比鋼鐵。

  翟志剛——

  幫母親做飯炒瓜子

  翟志剛的哥哥翟志強說,小時候由於父親長年臥病在床,為供我們上學,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到街上賣炒瓜子。有一次,志剛心疼地對母親說不想再念書了,可沒想到母親那次發了很大的火,要他什麼都不要想,必須繼續念書。

  後來,無論是上中學還是高中,翟志剛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做飯,然後騎自行車把媽媽從鎮上接回家。最後再幫媽媽炒一鍋瓜子,再匆匆趕回學校上晚自習。翟志強說,『從初中到高中,六年風雨不誤,一直到他上空軍飛行學院。』

  弟弟到部隊以後,頭兩個月的津貼一分也沒有花,都寄回了家裡。後來,他每次探家回來,還給不富裕的這些哥哥家買米、買面、買油。


 

  劉伯明——

  讀書一天用一根蠟燭

  在劉伯珍的記憶中,弟弟伯明是個勤奮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時,每天天不亮就上學去,晚上披著星星回來。那時候,家裡經常停電,他就點蠟燭學習,頭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蠟燭後睡覺,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接著點蠟燭學習。說起來,當時一根蠟燭得花1毛多錢,一天用掉一根蠟燭還是挺貴的。』

  張福林是劉伯明在依安縣一中念高三時的班主任。他告訴記者,伯明上高中時是班級裡最能吃苦的。雖然家與學校很遠,可他從來沒有遲到過。『從家裡到學校20多裡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鍾。尤其到了冬天,騎到學校時,棉帽子和棉襖後面全掛滿了霜,整個人就像「雪人」一樣,看了都讓人心疼。』

  『他平時話不多,但好學好問,學習比較有方法,在班裡學習成績一直在前兩名。』張福林非常肯定地說:『即使不考「飛」,伯明也能考上大學。可以說,是他這種頑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讓他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自古以來,齊齊哈爾市都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城市,抗擊沙俄侵略的壽山將軍、打響中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馬佔山將軍、在全國叫響的馬恆昌小組、殉職的養鶴姑娘徐秀娟……在齊齊哈爾市歷史畫卷上續寫下了一頁頁輝煌。這種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蘊所凝聚的英雄情結,無形中也在影響著翟志剛、劉伯明的人生軌跡: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擁有遠大的理想,要踏著英雄的步伐向前邁進。

  翟志剛——

  從小夢想飛上藍天

  『那孩子可真好,他在上小學時就曾說過,要好好學習,將來當個飛行員。』翟志剛的鄰居李改義大娘,是看著他長大的。聽說翟志剛將要『飛天』的消息,開心得合不攏嘴。

  李海東是翟志剛的兒時玩伴,又是他的同屆同學。他回憶說,『高中畢業時,同學們互相簽字留念,他當時給我寫下「鵬程萬裡」四個字。現在想想,這纔是他的遠大理想啊!而他這一「飛」,又何止萬裡呀!』

  劉伯明——

  阿姆斯特朗是偶像

  『二哥考「飛」的時候,家裡人問他怎麼考這個多苦啊,當個鄉村教師不挺好的。二哥說,我的志向可不止於此,我要走得更遠一些,學得更多一些。』雖然和哥哥劉伯明相差10歲,但妹妹劉玉芝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小時候二哥曾告訴她,他的理想是像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一樣能登上月球。

  劉玉芝說,後來纔知道,因為高中英語教材裡曾有一篇月球的課文,裡面提到了人類登月一事,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給二哥極大的震撼。二哥很向往藍天,他說也要像阿姆斯特朗一樣登上太空、登上月球。

  因為丹頂鶴在毗鄰齊齊哈爾市區的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締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讓齊市有了『鶴城』的美譽。從北疆到長沙、澳門,到翱翔於黃鶴樓,丹頂鶴讓『鶴城』美名傳遍九州,也為這個實力城市贏得了『中國魅力城市』稱號。這座魅力城市不斷演繹的獨特英雄歷程,與翟志剛、劉伯明從報考飛行員到真正成為一名飛行員、再成為航天員一樣,都是一飛衝天、越飛越高。


  翟志剛、劉伯明既是同鄉又同年生人,而且同年考上軍校成為飛行員,同年正式成為航天員。

  2005年,同時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今年,同時入選『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翟志剛和劉伯明之間,有著太多的相同之處。

  穿城而過、貫穿齊齊哈爾市全境的嫩江,是我國僅有的兩條未被污染的內河之一。嫩江水、黑土地……優良的土壤、水和空氣質量,使綠色食品開遍齊市大地,綠色生態農業讓齊市農業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更為齊齊哈爾市戴上『中國綠色食品之都』的光環。這座綠都所散發出的自然的英雄魅力,也是翟志剛、劉伯明這些走出去的英雄兒女身上的一種本色顯示,讓他們對故土難分難捨。

  同時考入軍校成為『飛鷹』

  翟志剛高中班主任徐東昇介紹說,1985年5月,空軍到龍江招飛行員。許多男同學都向往當一名軍人,翟志剛也不例外。『當時,學生報名非常踴躍,全校大約有一百多名學生報名。幾輪體檢以後,只有二三十名學生過關。最終經過檢查、考試,就只剩下翟志剛了。』

  『1985年,空軍來學校招飛行員,伯明是到縣城初試時,我纔知道他悄悄報了軍校的。』劉志生說,兒子報軍校除了要實現理想外,另一個原因是家裡窮人口又多,當兵可以解決家裡的經濟困難,省下一大筆費用。

  翟志剛劉伯明——

  家鄉情意綿長難捨

  盡管已經走出了農村,但翟志剛和劉伯明對家鄉的情感始終不減,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只要是為了家鄉的事情,他們總是積極參加,竭盡所能幫忙。

  去年8月15日,齊齊哈爾市舉行首屆和平節。得知消息後,他們十分高興,為了表達對家鄉的關心和支持,他們以及當時的神六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專程在節前趕回齊市,參加慶典和系列活動,與家鄉人同慶,共同為家鄉祝福。

  改革開放三十年,齊齊哈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綠色食品之都』、『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一項項桂冠接踵而至。這座開發潛力無限的城市孕育出充滿希望的英雄種子,就像翟志剛、劉伯明鍥而不捨的追求一樣,激勵著更多的鶴城人努力為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同時從飛行員成為航天員

  從真正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到開始獨立駕駛戰機,翟志剛和劉伯明在隨後的幾年,無論是飛行技能還是戰斗機飛行員的作風養成,都得到了飛速進步。

  1996年,得知要選拔航天員的消息,翟志剛和劉伯明在少年時就立下的航天夢想,都被激發了。

  兩人都義無反顧地報了名,並從1000名戰斗機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於1998年正式成為航天員,開始了刺破蒼穹之夢。

  此後,翟志剛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劉伯明入選神六梯隊。

  翟志剛劉伯明——

  事跡激勵家鄉親人

  如今,走在龍江大地上,翟志剛、劉伯明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翟志剛和劉伯明都是我們鶴城的驕傲。』紅星鄉黨委書記東宇輝和鄉長張譯鵬告訴記者,『他們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乾部們都決心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來。』

  而對於更多的鶴城人來說,他們自豪地說:『齊齊哈爾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仙鶴之鄉,更是「航天員的家鄉」了!』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