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9月29日訊 大興安嶺古稱大鮮卑山,曾因是鮮卑族的發祥地而得名。如今的大興安嶺,在黨和國家政策鼓舞下,生態旅游、冰雪極地游、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2.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達700萬美元,對俄經貿合作園區已完成基礎設施2.3億元,到位資金7.3億元,招商引資項目58個,增長62.8%。
作為軍地的橋梁紐帶,大興安嶺軍分區充分發揮駐軍部隊的突擊隊作用,積極為大興安嶺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昔日康熙古驛道,今朝漢鄂手足情
十八站位於大興安嶺北麓,呼瑪河中游左岸,距黑龍江僅30公裡。這裡居住著少數民族鄂倫春族。
近年來,大興安嶺軍分區積極組織官兵深入鄂鄉輔導村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黨的富民政策、邊防政策、科學種養知識和法律知識宣傳到每一位村民,並針對一線連隊駐地村民缺少學習書籍、資料等實際困難,將部隊圖書室定期對駐地群眾開放。現在,在官兵的影響下,鄂倫春族群眾農閑時間打麻將的少了,學技術的多了;買酒的少了,買書籍的多了。目前,駐地鄂族村沒有一名兒童輟學。
該部還幫助鄂倫春族民族鄉修建了溫室大棚,並派出大棚生產員指導村民種植西紅柿、小白菜、豆角等蔬菜。為改變鄂族群眾思想封閉的現狀,部隊幫助村民郭寶林買了一臺電腦,接上互聯網,並派自動化站的技師教他上網的基本知識。通過網上信息,郭寶林第一個開展了『民族特色旅游開發』,當年獲利1.5萬多元。如今,在他的影響下,鄂族群眾20%以上安裝了電腦。
為改善鄂倫春群眾的醫療狀況,軍分區組織愛民醫療小組為村民講授防病知識,開展義務巡診,每年兩次定期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檢查身體。三年來,他們共為村民義務治病260餘人次,發放藥品價值4900餘元。
回首古老采金路,喜看北極從天降
大興安嶺地區盛產黃金,黃金開采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漠河縣位於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邊,是中國的最北邊陲,漠河村素有『北極村』之美譽。這裡神奇的『北極光』美景更成為吸引眾多中外游客的奇異天象,旅游人數一年多過一年。但漠河位於林海深處、大江之畔,從前的對外交通只靠江上行船,如今主要依靠鐵路與外界相連,距離最近的交通樞紐城市加格達奇也需要十幾個小時的行程,到哈爾濱則需要近30個小時,交通十分不便,嚴重阻礙了漠河的旅游業發展。
2003年,國家民航總局確定在漠河縣古蓮鎮選定機場場址。至此,中國最北的機場拉開了修建歷程,經過近6年的建設,終於在漠河的凍土帶上建起了飛機場,今年6月,漠河機場正式通航。在機場建設中,漠河縣人武部組織民兵,主動承擔了挖溝、植樹、築路等任務,成建制出動民兵近5000人,動用車輛80多臺次,連續奮戰2個月,確保了漠河機場順利完成。
遙望血腥古戰場,共建和諧新農村
在大興安嶺邊境的興安鎮,曾經是雅克薩古戰場發生地。如今兩個世紀過去了,邊境地區正乘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春風,悄然的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無不凝聚著邊防官兵參與新農村建設心血。多年來,這裡的邊防駐軍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所屬部隊先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領導乾部聯系貧困戶先進單位』、『軍警民共建共育先進集體』和『擁政愛民先進單位』,被中宣部、總政治部評為『軍警民共建共育先進單位』、『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被國家教委授予全軍唯一的『中華掃盲獎』。
在參與新農村建設中,他們把偏遠落後村組織建設作為幫建的重點,利用駐勤蹲點、執勤巡邏等時機,幫助這些村屯加強各項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村級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理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關系,理清發展思路,並幫助駐地農村采取措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增加農民群眾收入上想辦法。在幫扶過程中,他們制定了領導掛鉤幫不出成效不撤、部門幫建成果不明顯不撤、乾部駐村幫帶沒有解決問題不撤等『三不撤』措施,確保了落後村轉化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軍分區部隊先後幫助9個落後村確定發展項目145個,落實幫扶資金30多萬元,幫助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64名,縮小了這些村屯與先進村屯的差距,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好評。
信息閉塞、人纔缺乏曾經是制約邊境農村發展的瓶頸。在參建過程中,邊防部隊借助成功培育高寒農作物品種優勢,免費向駐地群眾提供種子,幫助駐地農村群眾掌握大棚種植技術。駐塔河邊防某部後勤助理員鄭海龍,潛心研制了生豬快速成欄技術,在駐地農村相繼舉辦養豬培訓班12期,使600多名群眾通過養豬致了富。被沈陽軍區授予『艱苦奮斗模范連』榮譽稱號的漠河邊防某部,結合開展『為希望工程獻愛心』活動,倡導官兵每人每月拿出部分津貼捐資助學,成效比較明顯。2006年,駐漠河邊防某部戰士宋紅舉在北紅村義務支教,被地區評為『感動興安十大傑出人物』。從2003年開始,軍分區領導帶機關業務科,相繼幫扶加格達奇區10個貧困戶,通過資金扶持、技術指導、人力支援,目前已全部脫貧。漠河縣人武部為做好農村傷殘復轉軍人的幫扶工作,注重在物質上幫扶、在精神上撫慰、在感情上溝通,並先後捐資35000餘元幫扶43名農村傷殘復轉軍人,促進了復轉軍人的穩定。近年來,軍分區部隊出資30多萬元,援建『希望小學』5所,資助貧困學生13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