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第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四川行散記 魅力四川美麗依然
2008-09-30 10:41: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30日訊 題:魅力四川美麗依然關愛感恩一路同行——『第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四川行』散記

  記者 印蕾

  伴著成都淅淅瀝瀝的雨聲,紅紅火火的火鍋,依依不捨的話別,『第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四川行——關愛之旅』采訪活動落幕了。

  為傳遞『魅力四川,美麗依然』的信息,全面啟動旅游市場,幫助旅游企業和景區恢復重建工作,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四川省旅游局主辦,四川新聞網和四川省旅游信息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四川行——關愛之旅』大型采訪活動於2008年9月22日至27日舉行。

峨眉精華——金頂

  成都、綿陽、雅安和樂山,6天時間裡,東北網記者跟隨采訪團一路行走,共同見證了震後的四川依然美麗。正如一位同行的網絡媒體同仁所說,『如今的四川,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不僅僅是依然美麗的自然風光,安全的旅游環境,更是前所未有的堅強與從容』。

  國慶假期,再憶天府,點滴心得,訴諸筆端,是為散記。


 

  看山•聽水

  看山,山中樹,樹上花,花之綻放吐露沁人馨香;聽水,水中石,石上紋,紋之細膩講述遠古傳說。山水間,心做伴,感受巴蜀之美麗神奇。

  北緯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帶,有著無數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國』著稱的四川盆地,是世界上處於北緯30度古文明發祥地唯一未被沙漠化的地區。峨眉山,位於北緯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兩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屹立於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沈積著滾滾長江孕育的巴蜀文化,在千百萬年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中,峨眉山采擷天地之靈氣,造就了集1000多種藥用植物,3000多種高等植物,2300種動物於一體的人間樂園。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長江流域的第一座禪院後,峨眉山便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佛教發源地,並被列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使其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深厚文化之遺韻,使得峨眉山優雅而從容的體現著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或許正是這樣的神秘,這樣的深厚,峨眉山纔能『高出五岳,秀甲九州』。

洶湧的岷江在都江堰魚嘴被分隔成外江和內江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湧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歷經2260年而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也是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更是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的游覽勝地。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科學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景色宏偉秀麗。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由都江堰而產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水文化內涵豐富。遙想每年4月5日的放水節,古堰兩岸人山人海、觀者幾重,堰工砍開竹索、拉倒榪槎、開堰放水,面對滔滔江水人們歡呼雀躍,表達的是古蜀人對水的崇拜和對李冰父子的景仰。


 

  品茶•憶史

  倒一杯清茶,喜怒哀樂隨裊裊茶香慢慢蒸發;游一次古驛,萬千思緒隨茶馬古道漸行漸遠。

  說到茶,自然會聯想到成都。成都的茶文化無論是在文化沈淀,還是民眾基礎上,一直處在相當高的水准。老成都上世紀40年代擁有60多萬人口,而近12萬人都是名副其實的『茶客』。成都的茶館不僅歷史悠久,且店家如雲,時至今日,成都的茶樓、茶館已發展到3000多家,從豪華時尚的高檔茶樓到街邊老樹下的露天小茶館一應俱全。

倒一杯清茶 享一份安逸

  為什麼成都會有這麼多的茶館?我的疑問隨著行走的深入而解開。從氣候來看,成都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終年溫暖濕潤,溫潤的氣候使成都人養成了喜吃麻辣的習慣。但麻辣食物吃多了會燥火,清淡的茶品正好可以調節,加之四川盛產茶葉,於是茶便順理成章地成為百姓喜愛的飲品。『有行就有市』,鋪天蓋地的茶館也就應運而生。清淡和麻辣共存,含蓄與奔放同在,正是成都的魅力所在。


 

  坐在寬窄巷子的四合院裡飲一杯最有成都特色的蓋碗茶,融入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場景;或是走進錦裡古街,倒上一杯香茶,忘掉現代汽車的轟鳴,忘掉霓虹燈的閃爍,靜享一份心情的休憩。此時,茶便成了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情調。看著茶葉的翻卷,心生些許感慨:茶要沸水之後纔有濃香,人生也要歷經磨練後纔能坦然。如果經不起世情冷暖,怕是品不到人生的濃香。

  而說起茶文化的發祥地,則不能不提雅安。公元前53年,蜀農吳理真在蒙頂山首開人工植茶先河,世界茶文化由此發源。而一條古老的茶馬古道,將蒙頂山茶輸入藏區,成為漢、藏、羌等各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雅安的上裡古鎮是這條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古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捨,現仍保存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築和文物古跡。鎮邊人家的房捨與四周環抱的溪水、綠草披拂的古橋、橋邊的古塔古樹相映成趣,游蕩其間, 『茶馬古驛,水墨上裡』,是品茗遐思、詠史尋蹤的勝跡。


 

  關愛•感恩

  『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數萬同胞在災害中不幸遇難,數百萬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園,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國務院確定了18省市對口支援四川災區重建工作。本次網絡媒體四川行活動特別從參與援建的省市中挑選了18名網友作為關愛大使,與四川省選出的感恩使者一起感受魅力四川,傳遞愛心,表達感恩,完成了一次關愛之旅。

  他們的身影和『網記』們一起出現在風光旖旎的景區,災後重建的村鎮,感受著愛與被愛。

18位關愛大使

  來自河南的關愛大使李戰功說,『中華大家庭,誰纔是真正的關愛大使?哪裡有危險,就在哪裡出現的人民子弟兵是;救災一線捨己為人的醫務人員、志願者是,13億同胞以及百萬華人華僑都是名副其實的關愛大使。關愛大使既是崇高的榮譽,又肩負重大的責任。我們作為關愛大使的代表就是要傳承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用最崇高、最博大的關愛關愛堅強的四川,用愛心凝聚力量,以赤誠凝聚希望,攜手所有關愛大使,關愛所有需要關愛的人,把關愛傳遞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感恩同胞,感恩祖國,感恩世界。災後重建,上下同心;援建災區,愛在延續。我和家鄉的父老鄉親都會銘記關愛我們的手足同胞、國際友人,銘記兄弟省市與我們患難與共、共建家園的日日夜夜,是他們讓我們堅信,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來自四川的感恩使者劉波這樣袒露感恩心聲。

關愛之旅

  『來了就是關心,游了就是支持』,魅力四川依然美麗,關愛之旅永不停歇!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