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神七航天員都是窮孩子、孝子
2008-10-02 14:57:51 來源: 南方網  作者:馮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9月28日,神七航天員出艙。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9月26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原負責人吳川生表示,神七三位航天員以及中國航天員大隊的14名隊員為實現飛天夢想,執著奮斗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這些天,除了為長二F火箭成功發射而歡呼,他更牽掛著三名航天員。

   作為參與中國首批航天員選拔和培訓的負責人,以及曾經參與神一到神六全過程的航天人,吳川生一直把這段經歷當作人生的寶貴財富。

  『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已有五十年歷史。載人航天事業從1992年起步,到現在也有十幾年的歷史。應該說是千千萬萬的航天人托起了「神舟」。作為滄海一粟,所有融入這個集體中的航天人,都有著深厚的航天情結。』

   據介紹,航天員們主要面臨著選拔、訓練、奉獻三個考驗。

   首先是選拔考驗,航天員選拔是對他們意志、理想、信念、品質的挑戰。既然是選拔,就有可能被淘汰,與機會擦肩而過。

   中國從國家層面選拔航天員始於1996年。當時從1500多名空軍飛行員中層層篩選,最終選拔出了14名航天員,組成了中國航天員大隊。這14名成員經過五年訓練後,2003年又從中選出3人作為神五航天員梯隊。2005年選出了三個乘組、6名航天員。2008年,又從14名航天員中選出了3名航天員來執行神七任務。


   其次是訓練考驗,航天員訓練不同於一般訓練。特別是航天環境因素方面的訓練,像超重類,低壓缺氧類等,以及體能訓練,對於航天員來說始終是在挑戰極限。雖然常說有付出就有收獲。但是對於航天員來說,付出了不一定有收獲。因為執行載人航天任務只需要少數人去完成,不可能全體航天員都上天。很可能訓練、付出了,但是沒有機會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例如2003年非典期間,航天員訓練幾乎全部是封閉進行。為了避免交叉傳染,航天員們的妻子、子女與他們完全隔離。在非典結束到航天員們執行航天任務的半年裡,他們僅僅和家人團聚了幾次。

   『我想14個航天員的最大理想就是要遨游太空,實現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就為了等待飛天的那一刻。』 吳川生感觸地說。

   第三是奉獻考驗。

   『如果航天員不能正確對待事業與家庭,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要圓滿執行載人航天任務也是很難的。奉獻精神體現了航天員的愛國熱情、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吳川生強調。

   據吳回憶,無論是楊利偉執行神五飛行,還是費俊龍和聶海勝執行神六任務,以及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執行神七飛行,共同說的話都是『無論擔任什麼角色,完成什麼崗位,我們都代表航天員大隊整體』。

   作為中國航天員選拔和訓練的原負責人,吳川生曾和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眾多航天員朝夕相處十餘年,既是同事,也是戰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說起航天員背後的感人故事,吳川生幾次眼角濕潤,言語哽咽。

   『翟志剛和劉伯明是黑龍江人,景海鵬是山西人,和我是同鄉。從他們性格特點來說,從翟志剛身上我看到的是大氣。劉伯明肯動腦筋,非常聰明,他在訓練中經常找一些小竅門,善於總結訓練方法。他在航天員大隊經常參加知識競賽,知識面很豐富。』

   『我特別想介紹一下翟志剛,特別是他的母親,是我們中華民族婦女良好品德的典范。』 吳川生透露。


  據介紹,翟志剛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在六個兄弟姐妹裡,他年齡最小。全家人的重擔都壓在了翟志剛的母親身上,她每天起早貪黑炒瓜子養活這六個孩子,讓他們都讀了高中,有的還讀了大學。

   東北的冬天很冷,每天翟志剛的母親都會頂著瑟瑟寒風,裹著棉襖,挎著籃子,在電影院門口等候散場的觀眾出來買瓜子。每天回家後,老母親把錢在桌子上一張張攤平。每當看到老母親凍裂的雙手和臉龐,翟志剛都會心如刀絞。有一天他對母親說,我不想讀書了,想和你一起操持這個家。他母親聽後發了很大的火,她說,什麼大道理我不會講,但是我就知道農村窮人的孩子要有出息,就一定要讀書。翟家砸鍋賣鐵,也要把你們把書讀下去。

   翟志剛聽了他母親的話,又繼續學業。1983年高中畢業時,他有機會成了一名飛行員。別人當飛行員都會很喜悅,但是翟志剛卻沒有這個心情,他覺得自己要離開自己的母親,第一次離開家,他感覺到心裡面有一種揪心的疼。

   離家前的晚上,翟志剛的母親沒有賣瓜子,而是給他買了一個提包,回家後對他說,咱家沒有什麼好帶的,你就帶上媽炒的幾包瓜子,放進提包裡面。又教育他要好好工作。

   第二天,在火車站送行的人很多。當列車鳴笛啟動的時候,翟志剛看到遠處他母親和他姐姐招手向他告別,越來越遠。這個東北漢子嚎啕大哭,因為他第一次離開了自己的母親。到了飛行學院他每月有12塊錢補貼費,但他每月只留2塊錢自己用。

   2003年,翟志剛的母親腦溢血癱瘓在床上。他的哥哥和姐姐,為了不影響他訓練沒有告訴他。直到10月14日晚上,神五首飛梯隊和媒體見面時,翟志剛的哥哥在電視上看到他,跑回家,把他的母親扶起來,說您看到志剛了嗎?老母親不會講話,眼角流著淚水,為有這麼一個兒子感到自豪。

   發射結束不久,老母親帶著對兒子的牽掛和思念走了。志剛帶著對母親的愧疚踏上了奔喪的路程。他在母親墳前說,兒子來看您了,您能看見嗎?能聽見嗎?他相信他的母親能看見,也能聽見。

   談到另一位航天員劉伯明,吳川生透露,劉的母親也很勤勞持家、照顧子女。劉到城裡上高中時,離家很遠,家裡給他買了一個舊自行車。因為要騎過山路,每天早上,都是他母親早早起床,為他准備早餐送他出門。每天晚上他回家時,母親總是在村口高坡上站著,翹首相望。所以劉伯明對他的母親也有深深的思念和眷顧。


  在神五發射前,劉伯明的母親因心髒病突發去世了。當時他還在訓練,航天大隊怕他過度悲痛,沒有告訴他,只是讓他回家看看。那正好是八月十五,當全國人民都在團圓過節的時候,劉伯明卻踏上了回家奔喪的路程。

   景海鵬是山西人,小時讀書時家裡比較窮,負擔不起。他的父母為了景海鵬能讀書,寧可自己多吃苦受累,把他送到了海州的重點中學。因為海鵬喜歡體育,又是隊裡的5號,當時需要買一個海鷗背心,他卻買不起。他父親給他買了一個普通背心,在上面印了一個海鷗圖案。由於買不起運動短褲,他的母親針線比較好,就親手給他縫制了一條。

   『我們這些航天員都是孝子,但是因為工作需要,訓練任務緊張,他們很多時候不能盡孝。但是他們的父母親都很體諒。我們的航天人和航天員,用奉獻精神,詮釋了能吃苦和能戰斗的品質。沒有這種奉獻精神,就沒有中國載人航天的騰飛。』 吳川生強調。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