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稻子熟了。
今年上半年,我們第一次前往北大荒,探訪那裡的浙江種糧人,探尋浙江人餐桌上那一顆顆『東北大米』的前世今生。如今,收獲時節已然來臨。從嫩嫩的草綠到金黃,在那遙遠的黑土地上,時間的軌跡串聯起生命色彩的變化,也串聯起浙江商人不斷探詢的足跡。國慶節前夕,錢江晚報記者再赴北大荒,去看浙江人傾情的萬畝稻田收獲的場景。
黑土地上,不粘碗的香米熟了
從哈爾濱出發,我們前往拉林河上游的五常市。我們在超市裡常見的東北香米的原產地便是那裡,那裡活躍著不少勤勞的浙江人。
一路上,道邊寬闊的白樺相伴,視線落及更遠處,是一望無際的金燦燦稻田。聯合收割機穿梭其中,勞作的人們星星點點;迎面不時駛來運糧貨車、馬車,壘得高高的糧袋子讓人歡喜。
隨行的五常市糧食局局長郎萬山,興致勃勃地向我們介紹起讓他驕傲的『水稻王國』。整個五常稻作區是一個三面環山的開口盆地,像一個巨大的『C』字。東南部的高山遮擋了東南風,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直接進入盆地。而在水稻成熟的八九月,這裡風和日麗光照充足,晝夜溫差明顯拉大,極大促進了水稻的成熟。說到這,郎局長用手劃了個碗狀:『這樣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大米飯粒油光艷麗,粘度剛剛好,從一碗倒到另一碗,空碗不掛一顆飯粒。』
午飯時分,我們吃上了這種不粘碗的香噴噴的大米飯。
嘉興粽子結緣東北糧倉
五常的大米,不僅吸引了此行的我們,也早就吸引了嗅覺靈敏的浙江商人。在五常的光輝糧庫,我們碰到了老鄉李丕寶。李丕寶是浙江五芳齋農發公司的總經理,5個月前他們在光輝糧庫投資的大米加工廠正式落成。可就是為了找對這一『顆』米,李丕寶幾乎花了5年的時間。
作為一家以粽子為主打產品的百年老字號,優質穩定的米源成為『五芳齋』經營中的關鍵一環。5年前,李丕寶帶著找糧的任務出發了。最開始,李丕寶把糧食收購的重點放在嘉興本地及周邊地區。可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由於江南地少人多,農業發展受諸多限制。最後,李丕寶找米找到了東北。從最開始單純的糧食收購到今年在這投資設廠,李丕寶決定在東北紮根了。就這樣,江南的粽子和東北的大米奇妙地結緣了。
今年是李丕寶在東北碰到的第一個收獲季節。在光輝糧庫投資的大米加工廠已經完全能滿足『五芳齋』粽子生產所需的糯米供應。李丕寶說,有了穩定的基地再也不必全國奔波找糧了,而東北遼闊的黑土地帶給他的啟發又何止這一點。
百年老字號做起大米生意
在李丕寶的計劃裡,單單光輝糧庫這一個點,他們就要達到年產4萬噸以上大米的規模,並建設12萬畝以上的糯米和『稻花香』粳米生產基地,形成種植、加工、儲運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新模式。
早在剛剛到達東北的時候,李丕寶就有了一個深刻的意識:『不能浪費了這片大糧倉。』就這樣,賣粽子的老字號『五芳齋』做起了大米生意,旗下銷售的袋裝米打進了長三角地區各大超市,去年一年的供應量就達到了3萬噸。
良好的開頭讓李丕寶非常欣喜,他又邁開步子上路找糧。李丕寶先後考察了北大荒的各大糧倉,看行情、談合作,另一個更大的粳米基地在黑龍江延壽縣落戶。李丕寶說,他們從東北這個大糧倉得到了不少啟發。如何拉長產業鏈,如何完善產業鏈,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企業也找到了一個個新的發展空間。僅去年,『五芳齋』粽子的銷售達到5億元,大米、豬肉等農副產品的銷售近2億元。
每年,李丕寶年頻繁往來東北浙江兩地,不是太忙的時候他喜歡坐火車。他說,他喜歡在路上慢慢行走,仔細觸摸這片黑土地,看它們的變化,是這片土地讓他找到了新的天地。而每一次往返,李丕寶都會帶禮物,把南方的粽子、茶葉帶到東北,把東北的特產帶到南方。他笑著說:『我更像是一個使者』。
一把稻穗,受益兩地人
在延壽慶陽農場,農民趙明亮和他的同伴們正在稻田裡忙碌著。收割機掃過的稻杆要及時捆紮收袋,他們一捆捆地整理、裝袋,乾得有條有理,褲子、衣服偶爾粘上金黃的谷粒。這樣勞作的場面,看得人心裡暖洋洋的。
聽說我們是浙江來的,他們停下手裡的活計,圍了上來。『你們是杭州、溫州還是嘉興的?』說起這些浙江地名,他們一點也不生疏,看上去很了解。原來,他們就是浙商在農場裡的簽約農戶,每年種的糧食都能按高於市場價0.02元/斤的價格被隨行收購。他們告訴我,浙江人到這裡投資以後,帶動了附近不少農戶,現在他們每年基本上也都有四五萬元的穩定收入。
浙江商人在東北的打拼給自己開拓了一片新天地,也給當地人帶來了實惠。這一點,有一個人的體會要來得更直接,他就是柳河糧庫的王洪權主任。王洪權是個地道的東北漢子,做大米生意已有10年了,為了推銷糧食他也是全國跑。有的時候,因為銷售不穩定,他眼睜睜看著豐收的糧食從新米變成庫存。後來,王洪權逐步和熟識的浙商開始合作,通過農場+糧庫+企業的方式,實現產、加、銷一體化格局。這樣,浙商遍及江南甚至全國的銷售渠道被充分利用起來,王洪權再也不用擔心大米的銷路。而因為采取了高於國家保護價收購的政策,他手下的數百戶農戶今年一年也因此受益50萬元。
臨別的時候,我們又來到稻田。夕陽照射下,稻浪翻滾,俯身細看,成熟的稻子彎腰。我禁不住折了幾束稻穗紮起來,握在手裡沈甸甸的。這是十月,從東北帶回南方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