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7日訊 在很多人眼裡,檔案館保留的是歷史檔案、政府文件之類的資料。而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檔案館了解到,該館在全國首創『民生檔案』,只要市民個人跟政府部門打過交道,今後,如果遭遇各種證明缺失、證件丟失等均可來查詢,並得到相關證明解決工齡認定、產權確認、親屬證明、低保申請等民生問題。
可查30餘種民生檔案
『國家有規定,知青下鄉年限可按工齡計算,但我找不到自己下鄉的證據。』6日,哈爾濱市居民韓向梅來到哈爾濱市檔案館求助。隨後,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1979年知青工作安排表,上面詳細記載了她下鄉的時間,隨後檔案館為她補足工齡提供了相關證明。
市民在查詢檔案。記者李凌雪攝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檔案館在全國檔案系統第一個提出了建設民生檔案的理念。到底什麼是民生檔案?『通俗地說,我們現在開設的民生檔案只要市民個人跟政府方面打過交道,在政府檔案中留下記錄的,都可以查得到,比如房產登記、人事變動、畢業分配、工商注冊、婚姻記錄等。』哈爾濱市檔案館編研利用處科長徐春艷解釋說。
據介紹,目前哈爾濱市檔案館建立起包括農民務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30餘種民生檔案,涉及全市800萬人次建檔。已建立起民生檔案數據庫,主要包括婚姻、外僑、公證、訴訟、統計、信訪、監察、審計、死亡乾部、普查檔案、體育檔案、工商、會計、聲像、基建、出版、移民、工程、突發事件等專項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此外,哈爾濱市社區檔案中還建立起居民家庭檔案數據庫,像老年人檔案、低保家庭、殘疾人檔案等都已歸類設檔。
查到資料可開證明
當日,在哈爾濱市檔案館查詢大廳,記者看到不時有市民前來查詢檔案。『我想找25年前的離婚證。』『我曾在1979年發表過一篇文章,想找那張報紙。』民生檔案讓很多市民享受到了檔案帶來的便利與實惠。『查到所需的資料後,我們檔案部門將出具證明材料,此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哈爾濱市檔案館檔案業務指導一處處長李春生告訴記者。
十幾年前買的房子,現在要辦產權可購房發票丟了,市民來查購房存根辦產權;自己的企業有百年歷史了,該如何證明,到檔案館查資料;在熱水瓶廠工作兩年,檔案中卻缺失,最後找到當年的職工名單表得以證明……記者了解到,很多市民通過查民生檔案解決了低保、養老保險、贍養等問題。
網上查詢信息只需1分鍾
民生檔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市民該如何查詢呢?從今年9月下旬開始,哈爾濱市檔案館向市民開放民生檔案查詢,並建成東北三省第一家網上『數字化檔案館』,市民查詢信息只需1分鍾。
據介紹,該館設立了服務大廳,查閱檔案、資料目錄已實現計算機檢索,民生檔案已完成數字化查詢。市民只要持身份證即可來免費查詢相關材料。查閱方式有三種,市民可親自來館查詢、可來函來電代查、可網上查詢。此外,針對老弱病殘人士,還推出查檔預約,由工作人員親自上門送檔服務。
但要注意的是,百姓如查閱資料、開證明還要按程序進行。首先,利用者需要填寫登記表並注明查檔案的目的、范圍等。然後可利用檢索工具自查或委托工作人員代查。之後根據利用檢索的內容,提供案卷閱覽、全文數據庫閱覽服務。最後進行摘抄、復制,利用者需抄錄、復制時,可由檔案館出具證明。
此外,哈爾濱市今年年底前,還將把環保、園林綠化、衛生防疫、義務教育、用工單位等十餘類信息納入『民生檔案』數據庫,提供更多民生信息的查詢和證明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