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鐵人精神薪火相傳 大慶精神文明建設見聞錄(上)
2008-10-08 10:33: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何歡 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8日訊 在大慶,上至政府官員、油田領導,下至普通市民、企業職工,都把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等處當成自己的精神聖地,經常到這裡尋找前行的力量。全市40餘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量超過了100萬人次。

  正是那種『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滋養了這塊英雄的土地和這裡自豪的人民。

  在大慶市采訪,耳聞目睹許多感人故事,令記者心潮難平。

  5月那場撕人心肺的大地震,讓大慶人深深地體會了寬廣博大的愛心,更讓巴山蜀水的災區人民感受到了大慶人大愛的力量。

  周家代、孫利堯,大慶的普通市民,一個是個體糧油店店主,一個是民營企業董事長。在大慶人的眼裡,他們是城市的驕傲。

  『你是東北三省第一個送來救災物資的,也是全國個體業戶第一個到達這裡的。』

  5月12日,汶川地震災難降臨。經營糧油食品經銷店的周家代坐不住了。『以最快的速度為災民送去最急需的物資,帶上工具救人。』全家人一齊動手,維修車輛,裝上2500公斤米面、1000公斤掛面、300桶豆油,買來了鐵鍬、鐵鎬等工具,帶上乾糧、水和近7萬元現金,13日晚周家代連夜出發了。

  為了早些趕到災區,年近50的周家代和司機輪班開車,人休車不停,晝夜兼程,餓了吃個面包,渴了喝口自帶的水。18日凌晨,進入災區,車外瓢潑大雨,車輛在盤山路上艱難前行。突然車身一陣劇烈地搖晃,一次大的餘震中,滾落的石塊向公路砸來!『山體滑坡了,快開!快開!』老周大聲地喊著,廂式貨車瘋了似的向前衝,可還是被一塊石頭砸中了,車廂壞了、輪胎損傷,他們卻絲毫不敢停留,一路磕磕絆絆衝過危險路段。

  5天5夜的跋涉,跑碎了四個輪胎,終於將款物送到了災區。在阿壩州抗震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都對從祖國東北端趕來的救災車報以感動:『你是東北三省第一個送來救災物資的,也是全國個體業戶第一個到達這裡的。這裡太急需糧食了,你來得太及時了!』

  之後,周家代連人帶車投入到映秀鎮草坡鄉的搶險救災中。5月26日返回大慶稍作休整後,6月3日,周家代又帶領『大慶鐵人志願隊』和『愛心傳遞志願隊』30餘人第二次入川,支援災區重建家園。

  180萬元購買設備馳援災區,劈山鋪路。災區人民在滾落的巨石上篆刻下『大慶路』的字樣


 

  在周家代准備物資趕赴災區的同時,共產黨員、大慶中油慶瑞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利堯正與班子成員一起連夜研究去汶川抗震救災的方案。孫利堯說:『雖然我們沒有接到任何指令,但如此大的災難,災區人民肯定需要支援。沒有國家的好政策,我們就不會有今天,大災當頭,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主動為國分懮,回報黨和國家,回報社會!』

  最後,這家7年前由大慶油田有償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合伙出資創辦的民營企業決定,拿出公司賬上僅有的50萬元基建資金,貸款130萬元,在四川災區就近購買抗震救災急需的挖掘機、裝載機等救援設備馳援災區。

  5月13日,有副主任醫師資格的慶瑞公司衛生所長王琦瞞著家人乘機趕赴成都,立即被派往離北川只有四公裡的重災區安縣茶坪鄉五福村搶救傷員。當地受災群眾感動地說,王琦所在的醫療小分隊是第一個進入五福村的,王琦是第一個趕到當地災區的志願者,是表現最突出的女大夫,她連續幾個晝夜不休息,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大慶人的作風,她可真是白衣天使裡的『女鐵人』呀。

  5月15日,公司副總經理王平凡帶領著5名司機陸續趕赴災區,駕駛著貸款買來的挖掘機和裝載機投入搶險救災。大地震使距離震中映秀鎮直線只有兩公裡的都江堰市龍池鎮變成了『孤島』,所有公路都被泥石流和塌方阻斷,去了幾支隊伍都乾不了,退了回來。王平凡主動請纓去啃這塊『硬骨頭』。他們冒著隨時都可能被滾落山石擊中的危險,不分晝夜掃除障礙,最終成功地打通了這條生命線。

  並肩作戰的濟南軍區鐵軍衛國英雄營的官兵十分感動,主動要求當地政府為這些大慶人請功,當地受災群眾提議把這條路改為『大慶路』,並在滾落的巨石上篆刻『大慶路』,以紀念他們的義舉。都江堰市一位教師感動地對王平凡說:『你們不光是來救援的,還給我們帶來了大慶人作風、王鐵人精神,這對於我們災區是一種特殊的財富!』

  他們都是大慶的普通市民,他們身上凝聚著這座英雄城市之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大慶人時時處處都置身於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感染和滋養中,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深刻地烙印在大慶人的心靈深處,『愛國、創業、求實、奉獻』這八個字早已成為大慶人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

  生活拮據的彩票店主李秀清面對82萬元巨款不動心,主動交給賒購彩票者;熱電廠職工許長軍15年來義務獻血55次,捐獻機采成分血72次,累計獻血量超過6.82萬毫昇,被譽為『龍江獻血第一人』;離休乾部李景榮創辦5個企業,把個人勞動所得和積蓄22萬餘元全部用在了扶貧濟困上,足跡遍布省內23個市縣的46所敬老院、36所學校、6所幼兒園,救助對象達43159人次,被譽為『百姓慈善家』;地震餘震未消之時,接近震中的采油六廠1000多當班職工一個個堅守崗位,許多倒班休息的職工主動回到崗位搶修油井……

  如今在大慶,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成為提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的主線和航標,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大慶市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鑄魂育人,使大慶人在生活富裕、眼界開闊的情況下,思想不滑坡、精神不頹廢、意志不懈怠,豐富大慶人的精神世界,打造城市之魂。

  對於大慶來說,豐厚的精神遺產不僅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更是城市永不磨滅的靈魂。像周家代、李秀清、許長軍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大慶人奮發進取、昂揚向上的引領,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