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訊 去年七月末在松花江哈爾濱市市區流域相繼發現兩個人類頭骨,昨日,市文物管理站公布了頭骨檢測結果,經過北京權威部門檢測,其中一個人類頭骨距今大約5400年,這為將哈市人居史推前至距今約5400年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該頭骨的發現者張樹海介紹,2007年7月末,在松花江上游哈爾濱段43號照(道裡區太平莊對面江域)采沙時挖上來一個人類頭骨,兩三天後,在同一地點,他又挖上來另一個人類頭骨。張樹海說,通常采沙時由於深度比較淺,沙子的顏色都是黃色的。而發現頭骨時,采沙深度已達到水下大約15米,已經觸及到了黑沙層,隨頭骨上來的沙子都是黑色的,而且顆粒特別大。看到兩個頭骨的顏色比較深,張樹海感覺這兩個頭骨的年代應該比較久遠,所以立刻將頭骨送到了市文物管理站。
據市文物管理站劉站長介紹,此次發現兩個人類頭骨,一個距今大約5400年,另外一個距今大約2400年,此次發現對於研究哈爾濱市人類居住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此前,在哈爾濱市也曾發現過人類頭骨碎片,但經過鑒定距今只有大約2000年。在哈爾濱市還曾發現過一些年代更為久遠的人類活動遺址,遺址內有人工敲擊過的獸骨等,但遺址內都沒有發現過人骨。所以關於哈爾濱市人類定居史的研究始終缺乏有力的證據。新發現的兩個頭骨保存非常完整,沒有磨損的痕跡,可以推斷不是從別處被水流衝刷而來的。而且兩個頭骨在同一地點相繼發現,可以推斷,這裡曾經是一處墓葬區。只是後來江水改道,將此地淹沒。這就有力證明了,在距今大約5400年,這裡已經有人定居。還有,以往發現的遺址大都分布在哈爾濱市周邊縣市,而此處地點位於市區內,這也說明,在當時哈爾濱市市區附近已經有人居住。
由於研究意義重大,張樹海已將頭骨捐獻給市文物管理站。為鼓勵市民踴躍捐獻,市文管站劉站長為張樹海頒發了捐獻證書,並給予2000元錢獎勵。據劉站長介紹,下一步頭骨將被送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頭骨所有人的性別、年齡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