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訊 蘇州雙面繡、福州壽山石、杭州絲綢、南京雲錦……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外出旅游的人們在觀賞美景之後,自然會帶著當地的特色紀念品踏上歸途。那麼,在送走赴龍江旅游客人的時候,作為東道主,我們拿什麼特色旅游紀念品送給客人?
尷尬
龍江人不知本地特色紀念品
龍江特色旅游紀念品有什麼?到哪能買到?面對游客提出的類似問題,許多本地人都尷尬地回答不上來。
的確,黑龍江省旅游紀念品開發起步較晚。多年來,無論是外地人來龍江經商、旅游、開會,還是本地人外出走親訪友,總是感覺市面上很少有具有地方特色、可留作紀念的產品。許多外地客人和相當多本地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印象:來這裡買旅游紀念品,只能買木耳、蘑菇、紅腸、大面包等特色食品。事實上,這些僅是冰山一角,黑龍江省旅游紀念品遠不是如此單一。
據統計,目前黑龍江省旅游紀念品已形成多個系列:有以木制品、麥秸畫、草編、亞麻、樺樹皮、魚皮等為主的依托當地資源系列;有以銅座龍、銅鏡、瑪瑙等為主的民俗、歷史文化系列;有以木耳、蘑菇、山野菜、果實等為主的山土產品系列;有糧食、乾腸、面包、紅腸等飲食系列;有以五大連池礦泉水、蘇打水等為主的飲料系列;以現代工藝和傳統工藝為主的版畫、雕刻、剪紙、舶來品(俄羅斯工藝品)、編織等系列;人參、鹿茸、貂皮等傳統黑龍江三寶及林蛙油、熊膽制品、蜂膠等新三寶及保健品;還有以冰雪套娃和冰雪畫為主的冰雪特色產品等等。有些旅游紀念品深受海內外旅游者歡迎和喜愛。
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仍然擺在眼前:在深度開發旅游紀念品方面,黑龍江省與發達省份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疑惑
市場為何見不到特色紀念品
既然黑龍江有這麼多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為何在市場上見不到?
哈爾濱市工藝禮品展示中心主任侯旭華認為,目前旅游商品開發還沒有形成良性循環,設計環節與生產環節脫節。現在的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大多是規模很小的個體戶,資金不足、不看市場,也不可能投入資金進行宣傳、營銷,更談不上研發新產品和引進新工藝。由於企業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必然造成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同時,生產商進駐景點單打獨斗,營銷難成規模,也影響了紀念品的銷售。
哈爾濱市旅游局規劃開發處副處長李文革認為,旅游紀念品必須要實現與市場的良好對接。一個有藝術欣賞價值的產品未必就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旅游紀念品既要有創意、又要有紀念意義,同時還要能夠代表龍江的地域特色。有了好的產品,營銷手段也非常關鍵。如果產品曲高和寡,缺少市場認同和接受的基礎,再好的產品也是徒勞。
說到旅游紀念品的市場化,獨創多重立體剪紙藝術的龍江藝人單虹深有體會地對記者說,民間傳統剪紙作為龍江特色旅游紀念品必須找到一條既能代表龍江又要切合市場的途徑。她曾經給省內一家電廠制作了一套電廠廠景的剪紙作品冊,日本的客商收到該禮物後非常喜歡,認為這是一家企業文化獨特的企業,對這家電廠更加另眼相看,並與電廠簽訂了上億元的合同。之後,該電廠又與單虹簽訂了2000套手工剪紙的訂單。在外地參展期間,單虹的手工剪紙展臺前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流,銷售形勢非常看好。在國外出訪期間的經歷也讓單虹深知,外國人買紀念品往往不是挑便宜的買,而是喜歡獨特的、本國沒有的東西。
今年4月,哈爾濱市工藝禮品展示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裡匯聚了省內各地的旅游特色紀念品,遜克的瑪瑙、赫哲族的魚皮畫、海倫剪紙、龍江特有樺樹皮畫……黑龍江終於有一個專門展示銷售龍江特色旅游紀念品的場所。遺憾的是,這個地方連哈爾濱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嘗試
8屆大賽集思廣益創作千件作品
業內人士介紹,旅游是由『行、游、住、食、購、娛』六大相關要素組成,『購』又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並以紀念品作為首選。在世界旅游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如美國、瑞士及中國的香港,旅游紀念品收入可達整個旅游行業收入的60%,成為拉動地區旅游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位多年從事旅游經濟研究的社科專家說,作為一種地域信息性和紀念性很強的商品,旅游紀念品是一個地區傳統文化、民族民俗風情的濃縮,游客帶走的是一個城市文化品位的縮影,旅游紀念品能起到游客與當地文化藝術進行交流的作用,對於城市也是一種側面的宣傳。因此,作為地域文化的一種標志性載體,旅游商品的開發不僅體現著經濟效益,更承載著社會效益。這位專家直言,黑龍江省在發展旅游紀念品方面與接待國內外旅游者人數、旅游創匯、國內旅游收入的增長不成比例,與黑龍江省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指標強勁的增長勢頭及廣闊的發展前景不相稱。
以2007年數字為例,全省旅游創匯中旅游購物所佔比率為24.8%,如果全省旅游創匯中旅游購物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25%,每年可多增收128.54萬美元;全省國內旅游收入中旅游購物收入所佔比率為15.9%,如果全省國內旅游收入中旅游購物收入達到20%,每年可多增收15.60億元人民幣。數字在提示差距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黑龍江省在發展旅游商品方面存在著巨大潛力。
對於開發旅游紀念品,黑龍江省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上世紀90年代末期,旅游部門開始將開發旅游紀念品列入到重要日程。2000年以來共舉辦了8屆黑龍江省旅游商品(紀念品)大賽,從第一屆參賽作品20多個系列、200多件作品,發展到目前上百個系列、上千件作品。
2007年夏天,哈爾濱舉行了創新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紀念品設計作品大賽。此次大賽上,展出了上千件充滿地方特色的精美設計作品。神奇冰雪、黑土文化、歐陸風情在這些作品中盡情展現。精致可愛的『冰哥雪妹』、巴掌大小的『雪中飛舞』、濃縮哈爾濱『十大名片』的金鑰匙、濃濃黑土風情的『靰鞡鞋』……這些參賽作品在兆麟街123號展館展出後,收到了良好效果。專家們認為這些作品立意和表現手法都比過去有了很大突破,出現了一些比較成形的作品,真正展示了龍江地方特色,實現了地域性和藝術性的融合。
2008年冰雪節期間,市旅游局曾在太陽島、冰雪大世界、兆麟公園等三大主要景區和香格裡拉大飯店等星級賓館內設立哈爾濱特色旅游紀念品展示區,展出麥秸畫、樺樹皮畫、亞麻工藝品等,為地方旅游紀念品與市場對接進行了有益嘗試。
借鑒
運用國內外經驗開啟新思維
旅游紀念品是一個城市的名片,體現了一個城市鮮明的地方特色,產品要能濃縮當地風情,不僅要好看,還要具有代表性、知名度。許多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建議,黑龍江省應多借鑒國內外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為旅游紀念品注入新思維。
一位旅行社老總告訴記者,各國著名旅游勝地都有精美的旅游紀念品,如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耳墜,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鑰匙扣,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小瓷鞋、小風車,日本的和服娃娃,韓國的小腰鼓等。就品種而言,法國的旅游紀念品可謂不拘一格,除了建築模型如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的模型、明信片和鑰匙鏈等『標准紀念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和裝飾品如雕像、刀劍、火槍、瓷器、掛毯、冰箱貼、茶杯墊、打火機、T恤衫、布娃娃、裁紙刀、葡萄酒瓶塞等,均作為紀念品出售。他以黑龍江省特有的靰鞡鞋為例建議:如果能借鑒荷蘭特色木鞋的銷售手段,開辦集展示、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工藝品專賣店,將其打造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品牌,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另外,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龍塔和索菲亞教堂,也可以借鑒馬來西亞的雙子塔和新加坡的魚尾獅紀念品,不只是單一的擺設,可以增加一些功能,比如做成打火機、印章等,銷路會更廣。
遜克一家瑪瑙制作廠負責人邵松認為,黑龍江省現有旅游紀念品種類、品種其實不亞於外省,之所以躲在深閨無人識,關鍵是宣傳力度不夠。以遜克瑪瑙為例,遜克縣是天然瑪瑙的主要產區,是全國瑪瑙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以盛產紅瑪瑙聞名海內外,素有『紅瑪瑙之鄉』的美譽,這裡出產的瑪瑙礦石,色澤鮮艷,硬度、密度及質量均居全國之首。然而,遜克瑪瑙一直未得到人們的認知,這與宣傳力度不夠有關。他建議,已經成立的哈爾濱工藝禮品展示中心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應當與旅行社等機構聯合,讓更多的游客知道展示中心,也知道在哪裡可以買到龍江特色紀念品。
長期從事旅游商品營銷的業內人士建議,作為生產經營者應該打破傳統的經營方式,將旅游商品深入到景區,延伸到景點,這樣纔能達到行、游、住、購等一站式的旅游購物形態。很多地區都有專營旅游紀念品名街名店,例如,昆明有市政府投資建設的『七彩雲南』專營特色旅游紀念品,西安、拉薩也有專門經營紀念品的集市。黑龍江省缺少大規模專營地域商品、紀念品的名街名店,目前有的只是俄羅斯商品一條街。要構建完整的旅游紀念品產、供、銷體系,就要盡快建設一批旅游紀念品批發市場,使旅游紀念品批發市場真正成為旅游紀念品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
從近幾年不斷舉辦的各類旅游商品設計展覽比賽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於旅游商品的關注度明顯增加。省旅游協會秘書長朱繼英表示,該協會將加大旅游商品紀念品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並組織旅游紀念品專業設計人員和生產廠家設計人員設計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此外,每年要扶持2-3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旅游紀念品生產廠家和購物商場,整合出售省內名優旅游商品、紀念品,打造研發、生產、銷售平臺,連接產、供、銷渠道。在銷售環節,建立和完善旅游紀念品一條街和旅游購物商場、旅游紀念品專櫃、旅游景區紀念品專櫃,采取多種措施讓龍江特色旅游紀念品在市場上看得見、叫得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