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訊 手機,如今已成為普遍使用的通訊工具,當出現故障維修時讓市民頭疼的是,售後市場混亂,信口要價。
市民李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稱前段時間他妻子的手機壞了,去商場維修部檢查,被告知主板燒了得換器件,妻子嫌買件費用太貴沒必要進行修理,回家後李先生只好『死馬當活馬醫』自個鼓搗,他拿來清潔刷將拆開的手機打掃了內部灰塵,再安裝上時發現手機竟然好使了。
日前,記者暗訪了教化電子和大世界商場等手機維修櫃臺,發現市場內維修項目未明碼標價,顧客對手機出的毛病得花銷多少全靠幾番諮詢,要價也憑維修人員嘴上說的算。記者拿著一部顯示為白屏的折疊手機到櫃臺詢問,師傅在手中擺弄了一下就說是排線壞了,記者問能不能修復,他說必須換件,好的60元,普通的30元。記者問修後有保障期嗎,他說換普通的件不敢給保。記者又稱手機有個按鍵不靈敏,對方張口就要十塊錢,還說誰家都是這個價。記者借口說貴又轉了兩家,終於找到一處給便宜兩元,記者問業內人士:『你們修手機根據什麼定價?』師傅答道:『根據手機的牌子、是否彩屏、功能多少等挺多東西。』『那看過手機後就能自定出價格?』『我們也有成本跟著的,看值多少了。』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顧客的手機並沒有任何硬傷,只是由於不小心錯誤操作出現暫時不能使用的情況,有的維修人員拿到手中便拆機查看,不等顧客事先詢問和講價,『修理』完後就讓顧客交錢。哈爾濱學院大二女生小楊,向記者反映一段修手機的經歷,她的手機曾因按錯鍵後打不出電話,拿去路邊修理部花了15元錢,後來找到產品說明書一看,纔知道只需要簡單操作,將手機恢復到出廠設置就好使了。
在此,消協提醒廣大手機用戶,維修手機時最好到廠家指定的售後維修處,待詳細問好後再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