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1日訊 9月29日,賓西牛業一張結算清單讓肉牛養殖戶鄒明輝喜出望外,他的一頭『利姆贊』肉牛竟賣出每公斤16.1元『天價』,這頭牛讓他淨掙2100多元的同時,也創造了賓縣肉牛銷售單價最高紀錄。
鄒明輝是賓縣賓西鎮的肉牛養殖專業戶。他說,養了半輩子肉牛,苦辣酸甜的滋味都嘗到了,只是這兩年甜的多了。
兩年前,賓縣肉牛銷售渠道只有一條,到肉牛大市場上賣給牛販子,價格當然由牛販子說了算,『挨宰』是養殖戶們天天要過的一大關,宰得最狠的就是『回膘』牛。鄒明輝說,肉牛養到最膘肥體壯的時候,再養下去不但不長肉還要掉膘,這就是回膘現象。按理說,這樣的牛應該賣最高價,但牛販子抓住農民怕掉膘虧本的心理,偏偏低價收購,然後自己大掙一筆。
賓縣肉牛養殖戶之難,也是賓縣歷屆領導發展肉牛養殖業之痛。作為全省肉牛養殖第一縣,賓縣肉牛長期保持在30萬頭以上,但由於沒有龍頭加工企業,再好的牛只能以『原字號』銷售,再大的規模自己也沒有訂價權。
2006年6月,賓西牛業建成投產。這家符合歐盟標准的肉牛屠宰加工企業,結束了哈市『有好牛沒好牛肉』的尷尬歷史,賓西牛肉迅速佔領上海、廣州、香港及中東等國內外市場。
而對於鄒明輝這些養牛戶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可以不再受牛販子的約束,可直接將肉牛銷售到賓西牛業。隨著肉牛收購價格的不斷上漲,他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鄒明輝的賬本上顯示,2006年9月,他出售給賓西的第一批肉牛,最高單價是每公斤7.2元;到2007年9月,最高單價變為11.8元;今年9月則達到16.1元。兩年多時間,肉牛收購價格翻了一番帶拐彎兒,每頭牛的利潤從500多元增加到1000多元。
賓西牛業董事長賀志雲介紹,肉牛養殖戶是龍頭企業的『第一車間』。為保證養殖戶們的利益,賓西牛業投產以來已19次提高肉牛收購價格。他們根據市場行情,綜合考慮養殖戶養殖成本,以每頭牛500元至1000元的利潤空間為基礎,制定並調整肉牛收購價格。因此,賓西牛業的肉牛收購價始終是哈市周邊肉牛市場的主導價格。從去年開始,他們又按銷售數量給養殖戶們發放肉牛運輸補助費。去年年底,他們還出資兩萬元獎勵全縣肉牛養殖大戶。
賓縣縣委書記任繼福說,賓西牛業的建立,圓了賓縣幾十年的肉牛產業夢。賓西牛業抬高了賓縣肉牛收購價格,使全縣肉牛養殖農戶受益。據測算,去年賓縣肉牛養殖戶向賓西牛業銷售肉牛4萬多頭,僅肉牛收購漲價因素就使全縣肉牛養殖戶增收1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