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2日訊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省乳制品的質量之所以能經得住考驗,在於科技發揮了強大的支橕作用。從良種、飼料,到奶牛場、企業,我省的奶業發展始終通過科技創新和先進技術的研發、集成、應用,提高奶業整體素質,闖過質量大關,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產業的快速昇級和效益的不斷增長。
第一關良種普及:良種補貼覆蓋全省
良種是奶業發展的基礎,在奶業生產中的貢獻率達40%。近兩年,省畜牧獸醫局一直在大力推進奶牛良種工程建設,加快標准化優良品種的培育、引進、擴繁和普及步伐。為加快奶牛的遺傳改良速度,提高奶牛良種化和奶牛生產水平,2005年以來,我省已連續4年實施奶牛良種補貼。今年,奶牛良種補貼項目開始覆蓋全省,全省計劃落實荷斯坦能繁母牛92.5萬頭。
第二關飼喂技術:TMR技術逐步推廣
飼料是決定牛奶品質的關鍵一環。目前,一種國際上先進的飼喂技術——奶牛全混合日糧技術(簡稱TMR)正在我省逐步推廣。TMR是一種將粗飼料、精飼料、礦物質、維生素和其它添加劑充分混合,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以滿足奶牛需要的飼喂技術,從而達到科學飼養的目的。今年,我省通過財政補貼,幫助一些大型奶牛場和小區購置了160臺(TMR)飼料制備機。
與此同時,我省一直大力開發利用秸稈資源,全省秸稈總飼用率已達到42%。據了解,我省從1992年開始實施秸稈養畜示范縣,至今先後建立了35個國家級秸稈養畜示范縣,總數佔全省總數的44%,其牛奶產量佔全省的57%。實施秸稈養畜項目後,我省改良牛佔整個牛群總數的比重,由項目實施前的35%提高到現在的95%;奶牛平均單產達到5噸,比項目實施前增長30%。
第三關養殖規模:56個標准化養殖區
奶源是乳品質量的生命線。只有奶牛養殖達到一定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標准化水平,纔能保障奶源的安全和優良品質。為此,省畜牧獸醫局多年來致力於扶持和引導廣大農戶逐步向專業化飼養方向轉變,並在規劃、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服務。
當前,我省已落實56個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項目。在克東縣和甘南縣有兩個佔地約1770畝的國際化牧場,飼養規模都在萬頭左右。以克東飛鶴牧場為例,牧場奶牛的飼養采用TMR飼養法,保障奶牛營養均衡。牧場內有奶牛養殖及榨乳等整套現代化設備,榨奶過程全部自動化,牛奶經自動設備吸出後,通過不鏽鋼管線輸送到冷藏罐,然後由設備泵送到封閉運輸車上,過程中再無與外界接觸的環節。牧場還配備了一支專業的飼養管理團隊,在牧場工作的大部分員工都具備畜牧獸醫本科學歷,他們有的曾在美國接受過專業奶牛飼養培訓,有著豐富的牧場工作經驗。
第四關檢測技術:25道檢驗層層把關
完備的檢測設備和高水平的檢測技術也是保證乳產品安全的重要條件,我省的乳品龍頭企業都具有先進的檢測設備,能夠滿足原料和產品的檢測需求。像飛鶴乳業擁有先進的國際標准化的乳品加工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做到全程監控。其產品要經過25道檢驗程序,203項次檢驗,所有檢測全部合格的產品纔能出廠銷售。黑龍江乳業集團先進的檢測設備是從丹麥引進的,而且企業每天都要用3個小時對所有機器進行自動清洗和殺菌。
嚴防疫病確保奶牛健康
為規范奶牛養殖行為,全省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加強對原料奶供體——奶牛疫病的防治,尤其是防治牲畜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結核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
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加強飼養管理,預防和減少產科、乳腺等常見多發疾病,規范用藥行為;做好日常畜體衛生和環境消毒工作;組織、監督奶牛養殖場(養殖小區)建立健全養殖檔案、奶牛個體檔案;實施奶牛二維碼耳標佩戴工作,確保100%佩戴標志。(記者 黃春英)
生鮮奶檢測及時又便宜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省畜牧獸醫局組織相關部門及時檢測奶農生產地生鮮奶。目前沒有出現奶農因無法檢測或等待時間過長而不能及時交售生鮮奶的問題。針對一些被曝光企業限收、拒收生鮮奶,造成農戶積壓鮮奶的現象,省畜牧獸醫局協調9家檢測單位增加人員和設備,使檢測時間從3天減少到5個小時,並協商將每個樣品檢測費從原來的1200~1400元降至成本價以下的400元。相關閱讀
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決定其乳制品品質的高下,也決定其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在這方面,我省眾多乳業龍頭一直努力走在前列。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38條乳品生產線,其奶源基地輻射黑龍江省22個市縣、43個農場。企業經國家綠色發展中心批准,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綠色食品乳品生產基地,並成為我省十二家高新技術龍頭企業之一;黑龍江龍丹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同行業中唯一通過國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認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