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北京10月12日訊(記者 孫曉銳) 由松雷集團投資6000萬打造的中國原創大型音樂劇《蝶》,在其經歷了70餘場中國巡演,並在今年7月獲得韓國第四屆國際音樂節最高獎『特別獎』後進行了大規模改版。11日晚,其修改版首演在北京天橋劇場舉行,北京音樂界、戲劇界專家、學者和關心《蝶》劇的中外觀眾1200餘人,共同見證了《蝶》的再一次破繭高飛。
![]() |
新版《蝶》劇照 |
![]() |
![]() |
演出結束後,主要演員為觀眾簽名留念 |
11日晚,《蝶》改版後的首演令北京天橋劇場座無虛席,觀眾們發現,改版後的《蝶》使觀眾的音樂劇觀賞體驗更加完美。劇中,後工業時代的氛圍與超脫時空概念的愛情信仰、生命信念,在演員精湛的演繹和如夢幻般的舞美、燈光映襯下,更加精彩震撼。
新版反復推敲
《蝶》劇出品人曾慶榮告訴記者,在音樂劇的制作流程中,修改體制是一部音樂劇推向市場的強心劑。比如,著名音樂劇《變身怪衣》就是進行了7年的修改和試演,纔在百老匯公演成功的。為了更好地面向國際音樂劇市場、將更精彩的中國原創音樂劇呈現給全球觀眾,我們決定對《蝶》劇進行改版。
《蝶》劇制作人李盾介紹,《蝶》改版於9月開始,此次改版對《蝶》劇的部分段進行了修改,這是松雷集團在征求了多方意見並進行了仔細分析討論後得出的結果。
11晚,記者在北京天橋劇場看到,改版後《蝶》的音樂、唱詞、服裝都做了調整,強化了故事情節及人物內心衝突和情感的張力,這使觀眾對劇情的理解更為流暢。
改版後,《蝶》劇的演出時間由原來的兩小時30分縮短至兩個小時,並新增加了很多匠心獨運的道具和新角色。例如,為表現祝英臺內心而增加了新角色『蝶影』。在祝英臺的重要唱段中,這只『蝶影』便會翩然起舞在她的左右,撥動著祝英臺的心弦,也撥動著觀眾的心弦,它用最唯美的肢體表現著角色的內心。
改版後的《蝶》劇還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混合現實技術和動漫技術,這也是世界音樂劇行業中首開先河的探索。
專家點評新《蝶》
中國廣播藝術團策劃人聶芳認為,《蝶》劇匯聚了很多國際音樂劇舞臺的流行元素,《蝶》劇改版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主線更加突出了,看著更過癮了。而一位來自新西蘭的觀眾稱,這部劇很好看,舞臺背景很漂亮,雖然我的中文不是很好,但我能通過演員的表演,看懂這部劇所表達的故事和情感。
有世界第四大男高音之稱的戴玉強也觀看了改版《蝶》劇首演,他說,我曾在倫敦西區看過很多西方音樂劇,中國音樂劇與西方音樂劇的差距是有的,但從《蝶》劇,我看到了中國音樂劇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