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哈爾濱地處高寒地區,一年當中有半年多的時間需要供暖,熱費問題自然成為廣大市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如今,供熱企業以今年燃煤價格大幅上漲、經營入不敷出為由,向市政府提出熱費漲價申請。今天,各方代表必定會在聽證會上進行一場激烈論戰。供熱既是所有人都關注的頭等大事,倒不妨聽聽記者聽到的來自市民的呼聲和意見。
第一,供熱企業最有力的漲價理由並不充分。燃煤價格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漲確曾是事實,但這與當時的特殊情況有關:北京奧運會前夕,全國各大電廠爭相存煤,以致供不應求,價格水漲船高。但奧運會後,全國用電高峰期已過,加之整體經濟環境趨艱,已現供過於求,煤價降勢明顯。另外,國際煤價也連續數周大挫,全球跌聲一片。所以,當前煤價大漲之說並不真實。
第二,熱價上漲並不是解決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這幾年供熱企業一直都在喊虧本經營,要求漲價求生存,但公眾沒有看到哪個企業因為虧損而主動進行科學管理,內部挖潛進而降低經營成本。多年以來,哈市供熱企業也一直沒有拿出一個具有公信力的運營成本公之於眾,僅僅靠煤價高低說話難以服眾。這次聽證會,廣大市民希望能看到一份翔實可靠的『消費清單』。
第三,別把普通百姓簡單當成『散熱器』。供熱商品化的初衷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讓廣大市民受益。但每到熱企難受時就喊漲價。就拿此次來說,一旦漲價成功,廣大市民很可能就要承受煤價上漲的全部負擔,而供熱企業卻風險全無。其實即使煤價真的上漲,供熱企業運營難以為繼,也應該政府補貼、企業挖潛、市民出力三方共同分擔,化解困難,不能簡單地漲價了事,把壓力全放在百姓身上。
第四,政府部門不僅要『聽』好,更要『管』好。在強大的供熱企業面前,廣大市民明顯處於劣勢,為了住上暖屋子,有時不得不『忍氣吞聲』。作為監管者的政府職能部門不能只聽不管,甚至袖手旁觀。既然能響應供熱企業的『漲價申請』,是否也要多聽聽千千萬萬普通群眾的意見和呼聲,甚至該降價的時候也能實施政府的影響力呢?
『凡聽必漲』已成為近年來聽證會的『鐵律』,但供熱問題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群眾安危冷暖,所以,相關職能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應慎之又慎。
希望以上來自市民的呼聲,能得到相關部門的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