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訊 見到李懷秀老人,很難相信他已經82歲,慈祥、樂觀的李懷秀初看起來和其他老人沒有什麼不同,聽完他的故事,記者卻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種堅持,『人老了也要有追求,有追求人纔活得更有意義。』就這樣,他堅持了20年,從1986年起,李懷秀便開始研究室內自動通風裝置,2004年終於研制成功,並申請了國家專利。
曾任高級工程師的李懷秀,說起研制這個裝置的初衷:『條件不好的時候5口人住在7平方米的小屋裡,空氣不好,後來常有新聞說空氣污染損害身體健康,所以就想搞個裝置來淨化室內空氣。』李懷秀從1986年起醞釀研制室內自動通風裝置,1990年退休後,他有時間搞發明了,便全身心的撲在發明事業上。這些年來,老人光是模型就制作了60多個,圖紙、資料已數不清。
『直到現在老伴兒和孩子們也不支持我,他們怕我累,覺得我該安享晚年。』實驗初期李懷秀的思維始終局限在傳統通風裝置的模式裡,『那時做夢都是關於如何發明,有時睡著覺突然就醒了,起來就去畫圖紙。』1991年李懷秀把自己制作的通風裝置安裝在自己家,空氣清新了,可溫度卻降低了,這一結果讓老人灰心到了極點。後來,他從煙囪排煙原理受到啟發,利用房屋進排氣口高度不同和室內外空氣重力不同所產生的壓力來設計通風系統。經過不斷的改進,李懷秀研制的自動逆流式室內通風裝置終於定型,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並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現在,李懷秀更加忙碌,經常收到全國各地的來信,還有許多會議和公司的邀請,『美國洛杉磯商會、英國威尼公司、澳大利亞和瑞典的一些投資公司都邀請我去開會,北京國際科技博覽會還把它作為重要研究項目呢。』去年,大連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已將這一裝置安裝在一座新建高層內。
說起未來的打算,『我想先在幼兒園和學校安裝這個裝置,讓孩子們先受益,如果可能,我想把它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在更大外圍內推廣。』李懷秀表示,下一步他將利用鵝卵石或化學藥劑研制吸熱牆,造一個冬暖夏涼的太陽能房,把科研和環保事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