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蘿北嘟嚕河濕地缺水亟待保護
2008-10-19 11:53:1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章海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9日訊 今年秋天,鶴崗市蘿北縣嘟嚕河下游一塊不足1000公頃的濕地上,聚集著大量珍禽候鳥。據專業的觀鳥者發現,嘟嚕河濕地不但出現了多年不見的丹頂鶴,白枕鶴竟來了100多只,大雁、大白鷺、蒼鷺、野鴨更是難以數清。按《國際濕地公約》規定的『國際重要濕地評判標准』,任一濕地若能持續性維持任一水禽物種全球種群總量1%的個體,則該地點可被視為國際重要濕地。以目前世界白枕鶴3500?4000只的數量來計,嘟嚕河濕地今年的白枕鶴已遠遠超出了世界重要濕地的標准。濕地保護專家認為,嘟嚕河濕地不是缺鳥,而是嚴重缺水。如能解決濕地水源的問題,將會引來更多的鳥兒。

  鶴舞嘟嚕河濕地

  10月3日上午,記者突然接到李啟文先生的電話,他壓低著嗓子說:『我在濕地看鳥,現在丹頂鶴在我的前面300多米遠的地方跳舞呢!太美了!你來看看吧!』

  嘟嚕河濕地出現丹頂鶴,讓很多愛鳥者感到意外。李啟文家住嘟嚕河濕地的邊上,多年在嘟嚕河濕地從事野外觀鳥工作,但李先生說,從2003年秋天以後,他就再沒見過丹頂鶴。所以,這次能重新看到丹頂鶴,讓李啟文欣喜若狂。過了一會,李啟文又打來電話,『我又發現了3只丹頂鶴,現在6只丹頂鶴在一起追著玩呢!』

  10月4日,李啟文再次來到嘟嚕河濕地。這次,李先生有了驚人的發現,先後有100多只白枕鶴在嘟嚕河濕地集群,用望遠鏡看去,在濕地的一片明水面上,大雁、大白鷺、蒼鷺、野鴨落了許多只,數都沒法數。『只可惜,我的家用小相機拍不了這壯觀的場面。』李先生在電話裡遺憾地告訴記者。

  在國慶假日,李先生連續在嘟嚕河濕地進行觀察,一直到白枕鶴集群離去,並記下了詳細的觀察日記。他說他等著記者到蘿北來看他用小型攝像機拍攝的觀鳥片子。

  記者野外目擊丹頂鶴

  10月8日,記者來到了嘟嚕河濕地。因為大群的白枕鶴已經集群後離去,記者多少有些遺憾,但從李先生模糊的錄像中,還是能看到大群白枕鶴在濕地飛翔的身影,特別是李先生提到的那6只丹頂鶴,在影像中清晰可見。

  10月10日,記者在蘿北縣濕地保護局的趙長河主任陪同下,驅車來到嘟嚕河濕地核心區。因降溫的關系,濕地只能見到一群群飛過的野鴨,偶爾在水邊看到站立不動的蒼鷺和白鷺。

  10時左右,記者與趙主任一起來到保護區西南的排水渠大堤上,大家對著北邊的濕地努力搜索。突然,一片枯草地裡出現了3只白色大鳥,趙主任疑惑地說:『能是白鷺嗎?』

  記者目測一下,3只白鳥離堤壩至少在500米以上,『這樣遠的距離,白鷺不會有這麼大。』記者起了疑心。經仔細觀察,發現3只白鳥的尾羽是黑色的,體態修長,『是丹頂鶴!』記者脫口而出。趙主任已經看到白鳥紅色的頭頂。『對,從白色的羽毛、紅頂和黑色的尾羽可以判斷這是三只丹頂鶴!』開車的左師傅說:『我來濕地多少次,還是頭一次看見丹頂鶴!』

  看來,嘟嚕河濕地丹頂鶴還沒有集群離去,這片濕地深處還有多少只丹頂鶴一時還不能看清。怕驚擾丹頂鶴,我們只能在堤壩上遠遠地看著。3只丹頂鶴緩慢地邁著悠閑的步子,似乎在低頭覓食。

  記者馬上將看到丹頂鶴的信息告訴李啟文先生,素有觀鳥經驗的李先生說,秋天的丹頂鶴多是兩只成鶴帶一只小鶴,『這是典型的三口之家』。李先生分析說,丹頂鶴鳴叫,很有可能還有別的丹頂鶴在附近。

  鳥兒遷徙途中的驛站

  嘟嚕河濕地出現100多只白枕鶴和數量不詳的丹頂鶴,無疑是個重要信息。如果嘟嚕河濕地能連續保持百只以上白枕鶴的話,這塊濕地在國際濕地中的重要性將不言而喻。

  查閱資料發現,嘟嚕河濕地本來就是鳥兒的天堂。1984年,中國、日本、俄羅斯同時在繁殖地對丹頂鶴進行調查,中國有676只,俄羅斯有203只,日本有209只,總數只有1088只,而當時在嘟嚕河濕地發現的丹頂鶴是160只,比當時的紮龍濕地還多7只。李啟文先生描述說,30年前,嘟嚕河濕地的鳥兒最多時有數萬只。

  鳥類專家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沿東亞及太平洋西岸一線有一條古老的鳥兒遷徙『絲綢之路』。秋天鳥兒從俄羅斯東北的濕地出發,經我國東北的濕地停歇,然後南遷,有的鳥兒越過太平洋,一直飛到澳大利亞越冬。春天,鳥兒再沿著這條『空中通道』回到各自的繁殖地。而包括嘟嚕河濕地在內的三江平原濕地是鳥兒『絲綢之路』的重要遷徙驛站,如果鳥兒不能在這些驛站得到充分的體能補充,對很多鳥兒來說將是一次痛苦的旅行。

  嚴重的問題是缺水

  著名地理學者佟鳳勤等曾給濕地下過一個定義。『濕地是陸地上常年或季節性積水(水深不大於2米,積水期達4個月以上)和過濕的土地,並與其生長棲息的生物種群構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如果將這個定義通俗化,濕地就是鳥飛魚游,水草豐美的沼澤和灘涂。如果按濕地的標准定義來衡量,嘟嚕河濕地最嚴重的問題是缺水,魚兒沒了,反而是遍地牛羊。

  據趙主任介紹,嘟嚕河下游防洪壩內大約有2000公頃的濕地,壩外右岸還有近1000公頃的濕地。因為今年在右壩壩外部分濕地存了一點水,並禁止牛羊進入,給鳥類贏得了喘息的機會。李先生說的那100多只白枕鶴、6只丹頂鶴等眾多水禽就是在右岸壩外濕地見到的。

  但即使在這片濕地,『乾渴』一樣令人觸目驚心。趙主任說,去年一把大火把這片濕地點著了,幾處濕地和塔頭化為灰燼。

  就在國際鶴類基金會航測發現嘟嚕河流域接近乾涸以後,嘟嚕河濕地卻被加快開發,嘟嚕河堤壩挨近左岸的1萬公頃濕地在幾年間消失殆盡,到1999年前後,嘟嚕河濕地開發纔被緊急叫停。該濕地保護區內當年為了開發種地,挖了縱橫交錯的溝渠。這些溝渠對開發當然有利,但對濕地保護卻是個災難。濕地保護部門與水利部門商量,想把那些溝渠填平,卻被水利部門拒絕。趙主任說:『我們也沒有辦法,水利設施畢竟歸水利部門管。』

  濕地希望之光

  如此破敗乾涸的濕地,只要有一小片水,鳥兒依然不棄不離,這應該是個奇跡。鳥類研究者發現,盡管我們劃了很多保護區,但濕地環境的破壞依然嚴重,這從濕地環境晴雨表的鳥類變化就能知曉。

  安徽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王岐山在《中國鶴類研究發展的回顧》一文中說,1999年,在我國越冬的丹頂鶴有1200只左右,而近幾年卻只有800只左右。據統計,世界白枕鶴總量在3500?4000只之間。白枕鶴主要越冬地是鄱陽湖,1985年觀察有2000只,2000年為2146只,2004年為2389只。

  這些數據表明,世界野生丹頂鶴、白枕鶴數量沒有發生重大的變化,依然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而丹頂鶴、白枕鶴這類珍禽的生存越來越依賴我國東北有限的小片濕地。而在嘟嚕河濕地,一次發現100多只白枕鶴、6只丹頂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何況,嘟嚕河濕地還有300多種野生植物、204種野生動物。

  趙主任說,濕地保護困難很大,但不是沒有希望。『《嘟嚕河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立項已經通過,盡管省裡的資金還沒有到位,但縣裡已經撥了200多萬元,濕地局把水攔住,因為水太少,只能先滿足右岸壩外的1000公頃濕地用水。明年你再來,壩外這1000公頃濕地上的鳥兒就更多了。』但趙主任也認為,目前即使是省裡的保護資金到位,對嘟嚕河濕地的完全保護和恢復依然有很大困難,資金缺口巨大。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