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 哈爾濱市民陳女士用筆帽在胳膊上寫字,皮膚很快發紅,脹成浮雕狀,數十分鍾後纔消失;市民小陳整個夏秋季節都穿著長袖衣服、戴遮陽帽,因為只要被陽光曬到皮膚就會整片地脹起並起滿發癢的紅點;市民張女士得了蕁麻疹,奇癢難耐,夜裡沒法睡覺,次日上班精神狀態差,沒精力工作,發癢也只能衝進衛生間撓一下……眼下,哈爾濱市多家醫院皮膚科的患者數量都比三年前增加了三四成,而其中多數市民就醫時都會聽到一個詞———過敏。
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過敏、動物毛發過敏、紫外線過敏……任何東西都可能導致過敏,以前不會過敏的物質也會變成致敏物質。市民疑惑了,以前,從來也沒聽說過這麼多過敏,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怎麼反而容易過敏了呢?
其實,過敏癥是一種文明病。據美國過敏反應學會報告,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約為人口總數的20%,世界衛生組織把該類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2005年,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認為,目前我國有兩億多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應引起重視。
皮膚科門前天天排長隊
近日,得了蕁麻疹的市民張女士清晨便趕到哈醫大一院掛號,她希望在醫院8點鍾開門時能夠第一個看上病。沒料到,皮膚科五位專家同時出診,她在其中一位專家那裡排到了19號。皮膚科裡與她同時間等待就診的有近百人。
4年前當張女士剛剛患上蕁麻疹時,她以為只是突發性疾病,就醫用藥就會好。但沒想到與這個病一抗爭就是4年。用藥時就會好,停藥一段時間又會故態復萌。皮膚上起滿風團,夜晚睡不好,白天沒精神,還常常癢得難以忍受。雖然提起來不是大病,但卻極其折磨人。
在哈醫大一院門診處,雖然一些患者的病癥沒有張女士嚴重,但卻不同程度地受到皮膚病的困擾。有的人皮膚總是很癢,被醫生診斷為皮膚騷癢癥,有的人皮膚很容易出劃痕,醫生說是人工蕁麻疹,又稱劃痕癥。還有各種濕疹、皮炎。
哈醫大一院皮膚科主任鄭淑雲介紹,目前,患有各種皮膚病的市民數量越來越多,皮膚科2005年前每天患者約270人,現在每天接待400人。省醫院香坊分院、市第一醫院、哈醫大二院等醫院皮膚科每天均接待幾十至上百名患者。患者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從幾個月的嬰兒到七十多歲的老年人都有,患者數量約比三年前增加了三四成。
鄭醫生介紹,很多皮膚病都是過敏引起的,或者說是過敏體現在皮膚上,引起了各種皮膚病。每逢氣候轉換、溫差懸殊大或溫熱潮濕的季節,許多人常會發生皮膚過敏現象。尤其是過敏引起的蕁麻疹、濕疹等很多見,其中急性的比較好治,如果過敏原很難查清楚,慢慢變為慢性或頑固性的就比較難治了。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受過敏的困擾。2005年,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介紹,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預計2010年將達到全球人口的40%。依此類推目前我國有兩億多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應引起重視。
省醫院香坊分院一位醫生介紹,目前,哈爾濱市過敏人群比較寵大,過敏反應到皮膚上是各種皮疹、過敏性紫癜、皮膚癢等癥狀,反正到鼻腔和呼吸系統上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
過敏常識需要普及
當『過敏』被經常提及,很多市民都疑惑,究竟什麼是過敏?哈醫大一院醫生介紹,當過敏癥越來越多發,普及有關過敏的常識,纔有利於指導市民正確對待。過敏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物質過敏。當人吃下、摸到或吸入某種物質的時候,身體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導致這種反應的物質就是所謂的『過敏原』。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制造抗體用來保護身體不受疾病的侵害,但過敏者的身體卻會將正常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的東西,產生抗體,這種物質就成為一種『過敏原』。這種過敏性反應會導致一些身體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是不會發生在正常人身上的。
過敏癥是一種文明病。醫學上把過敏(變應性)分為4種不同的種類,並以羅馬數字I至IV來命名。其中最常見的是I型和IV型。I型有時也被稱為『特應性』或者『速發型變應性』。例如,人體在被昆蟲蜇傷後幾秒鍾就會作出反應,動物毛發過敏和花粉過敏在幾分鍾內就有反應,食物過敏的時間則在30分鍾以內。與此相反,IV型過敏的反應則要慢得多,癥狀要在一天或者幾天之後纔會出現。例如裝飾物過敏和許多類型的職業過敏等。因此,人們把其稱為『遲發型變應性』。
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如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藥物性皮炎,甚至剝脫性皮炎。
最需要查清過敏原
治療過敏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查清過敏原。『有一次一個媽媽心急如焚抱來一個嬰兒,說寶寶反反復復出濕疹,外用藥和口服藥用了不少,用藥就好,但停藥過一段時間又出,不知該怎麼辦好。』省醫院香坊分院皮膚科醫生說,這是慢性過敏性疾病患者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自己停藥就會復發,難道必須終生服藥?其實不是的。如果查清了過敏原,找到了正確的解決途徑,過敏很快就會好。因而市民過敏以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查清過敏原。
市民吃藥能迅速減輕癥狀,是因為過敏反應過程中機體產生了許多炎癥介質,西藥抗過敏藥主要成分是對抗這些炎癥介質的,炎癥介質減少了,過敏反應也就減輕了。如果過敏原去除了,再加上藥物治療,也就好了;如果過敏原不去除,吃藥期間只是控制癥狀,藥物一停以後復發也就不奇怪了。就好比撲火,零星的火種不撲掉,遇到風就又變大火了。對於病人來說,首當其衝地就是檢查過敏原,要不然只能不間斷地吃藥。
現在,醫院中檢查過敏原的方法分兩大類:一是皮試針刺法:就是在把稀釋很低的過敏原注射到皮下,觀察皮膚的反應,優點是反應直觀、快速,缺點是患者痛苦大(1種過敏原做一個皮試),患者不能耐受,還有就是皮試液的標准要求高,一般醫院不采用這種方法;還有一種就是抽血法,抽一次血可以做40—60多種的過敏原,優點是快速准確,特異性好,痛苦少,其優點是適用於小兒、癥狀較重的患者及暈針或不願做皮膚試驗的患者。缺點是過敏原檢查項目較少,價格也比較貴。
治療過敏是世界難題
查清過敏原說起來簡單,但實踐中很難。哈醫大二院免疫科主任趙陰環介紹,市民過敏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不接觸過敏原。但其實過敏原不好查或查不准確。很多患者得了過敏性皮膚病常年不好就是因為找不到過敏原。生活中常見的過敏原有2000-3000種,醫學文獻記載接近兩萬種。它們通過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觸等方式都可能使機體產生過敏現象。
以皮膚過敏為例,它的發病原因包括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兩大方面,內在因素就是本身具有過敏體質,與遺傳密切相關。而外在因素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原等。其中海鮮、蛋白質,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或塵?、寒冷天氣、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是常見的過敏原。由於如此復雜的原因,使得皮膚過敏因眾多的發病原因和誘發因素交織在一起而反復發作,很難確定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了過敏。
目前,我們都是在體外查過敏原,但體內與體外的環境不一樣,體外查出的過敏原不能代表體內的具體情況,它只能為治療提供一些線索。很多患者到處檢測過敏原後仍無法找到導致自己過敏的物質。這種情況下,只能做對癥處理。因而,過敏是現今困擾世界醫療界的一大難題。世界衛生組織纔把該類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