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3日訊 30年前,幾乎家家都有煤棚,樓道裡也堆滿了蜂窩煤、煤球,這是大多數百姓家庭做飯的燃料。引爐子,點煤,一頓飯下來煙熏火燎,鍋都變成黑色;30年後,整齊有序的煤氣、天然氣管道鋪設進每家每戶,百姓輕旋開關,藍色的火苗開始躍動。
這是一組直接改變我們生活的數字:
改革開放初期,哈爾濱市煤氣生產能力僅為6.32萬立方米/日,煤氣管道長度僅為55公裡,全年煤氣供應總量2054萬立方米,銷售量1893萬立方米,城市居民家庭煤氣普及率不足6%。截至2007年末,全市煤氣生產能力已達到242萬立方米/日,是1978年的38.3倍,全市煤氣管道總長度2372.7公裡,是1978年的43.1倍,全年煤氣供應量37372萬立方米,是1978年的18.2倍,銷售量31921萬立方米,是1978年的16.9倍,全市居民家庭煤氣普及率為85%,比1978年提高了81個百分點。
小細節折射大變化,也牽動著城市發展與前行的腳步。
清清流水到我家全年供水總量是1978年4.9倍
改革開放初期,停水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當時哈爾濱市自來水日生產能力僅為22萬噸,供水管道長度只有452公裡,全年供水量7977萬噸,生活用水人口128萬人。自來水生產能力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30年間,哈爾濱市先後新建、擴建和改造了營草嶺地下深井水廠、四方臺水源地、新陽路和沙曼屯淨水廠等,鋪設了先鋒路、進鄉街、河圖街等數十條供水乾線,改造了偏僻區域生活用水長期靠人抬肩挑的狀況。為提高城市飲用水質量,緩解城市供水緊缺狀況,2003年哈爾濱市開工建設了日供水能力為90萬立方米的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截至2007年末,磨盤山水庫一期工程已順利完工,平房區和部分道裡區14萬戶居民成為第一批飲用磨盤山優質水的用戶。目前磨盤山供水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全部工程將於2010年末竣工投產。截至2007年末,全市自來水日生產能力已達到142.6萬噸,是1978年的6.5倍;供水管道總長度為1469.7公裡,是1978年的3.3倍;全年供水總量為39496.2萬噸,是1978年的4.9倍;生活用水人口達321萬人,是1978年的2.5倍;居民自來水普及率由1978年的70%提高到2007年的77.1%。從根本上緩解了哈爾濱市的供水緊張問題。
哈爾濱市大力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全市工業企業污染源的治理,進一步解決了城市江河的污染,保障了居民飲用水的安全。截至2007年末,市區排水泵站已發展到22座,比1978年增加8座,排水管道長度為1490公裡,是1978年的4.1倍。
供電能力迅速提昇生活用電是1978年7.5倍
改革開放前,哈爾濱市供電能力與國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使哈電網長期處於缺電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哈爾濱市電力建設步伐加快。1981年國家計委批准新建哈三電廠。1988年以後,哈發電廠改建成為供熱電廠,裝機容量由原電廠的3.8萬千瓦增至7.5萬千瓦,新建220千伏等輸變電系統,以220千伏為主網架與省內東、西部電網聯網,使哈電網成為黑龍江電網與東北主網聯網的中樞電網。
截至2007年末,全年城市用電91.4億千瓦時,是1978年的6.6倍。其中,城市居民生活用電16.4億千瓦時,是1978年的7.5倍;工業用電44.5億千瓦時,是1978年的4.1倍;城市居民人均用電量為345千瓦時,是1978年的2.8倍。
30年前的土暖氣大多數人還記憶猶新,那時哈爾濱市的供熱主要是燃煤和土暖氣為主,城市的上空總是灰蒙蒙的。30年後,我們的天更藍了:哈爾濱市不斷加快對供熱系統的改造,實施了以供熱改造為重點的『藍天工程』,投資興建了哈爾濱道裡集中供熱工程,不僅使哈爾濱市道裡、道外部分區域約20萬戶居民可以全天候享受到18℃以上的適宜室溫,每年還可節約標准燃煤30萬噸。哈爾濱市還先後投資建設了哈爾濱市西南部集中供熱工程、松北新區集中供熱工程、呼蘭利民開發區熱源工程和動力朝陽集中供熱工程等項目,城市供熱實現歷史性跨越。白雪皚皚的冬季哈爾濱市告別『散燒鍋爐』導致的煙塵蔓延,城市居民已盡情地享受藍天白雲。截至2007年末,市區新增集中供熱能力513兆瓦,集中供熱面積已達到10146萬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為63.0%。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7年末擁有中小學2863所
改革開放初期,哈爾濱市僅有11所大學、39所中專和83所自然科學研究機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哈爾濱市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擴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等上百所大中專院校。到2007年末,全市已擁有普通高校37所、成人高校和中專46所、中小學2863所。哈爾濱市1986年興建了14000平方米的市圖書館,藏書量已由1960年的300萬冊增加到426萬冊,成為黑龍江省設備齊全、技術先進、藏書豐富的綜合性大型公共圖書館。到2007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9個、文化館22個、博物館13個。
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市醫療衛生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加強了專科醫療體系建設,充實和建立了傳染病院、腫瘤醫院、兒童醫院、眼科醫院等醫療機構,改造了市中心醫院、市第一醫院、哈爾濱中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醫療機構。目前哈爾濱市有醫療、預防、保障等衛生機構1537個,為全市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2002年開工建設了集大型國際會議、展覽、體育賽事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展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該項目的建成為城市增加了新亮點,為哈爾濱市旅游觀光增添了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