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4日訊 從上世紀80年代,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使黑龍江省一躍成為全國水稻大省,改變了龍江人吃南方米的歷史,並使龍江大米成為南方人餐桌上的美味。新世紀成功阻擊禽流感,參與載人航天、『嫦娥一號』、北京數字奧運、青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龍江科技創造著歷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這些可喜成績與黑龍江省著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密不可分。
近年來,黑龍江省全方位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省科技廳創造性地提出『政產學研金介』結合,大力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術創新、轉移、產業化方面展開深層次的合作。改進科技項目生成機制,主動組織設計、實施了一批重大、重點科技項目。2003年至2007年黑龍江省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89項,尤其是進入『十一五』兩年來,獲得國家科技獎項33項,獲獎數居全國上游。
經過精心的培育、引導,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從1997年的不到100.5億元,發展到2007年的2068億元,產值增長了20倍。目前,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已初步形成了機電一體化、新材料與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產業群體。2007年,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75億元,工業增加值266.8億元,成為牽動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重型機械裝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等產業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使企業的『智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實施制造業信息化的企業新產品開發周期普遍縮短了1/3,制造成本降低18.5%。僅『十五』期間,在全社會拉動效益近千億元。
推動對俄科技合作全面昇級。發揮信息跟蹤、技術引進、中介、孵化和產業化的功能,立足龍江,服務全國。重點開展對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科技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在社會發展領域,不斷加大生態、環保、醫療等領域的科技攻關支持力度。
應對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啟動『松花江乾流硝基苯類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與對策研究』等7個攻關課題,日前七個課題全部順利通過驗收,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
30年來,黑龍江省把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與培養人纔,特別是把實施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留學歸國人員科學基金等)與培養科技領軍人纔緊密結合起來,僅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年1995年設立以來已累計培養資助優秀青年學者200多名,其中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6人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和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政府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