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立剛
鄧立剛,中共黨員,黑龍江省消防總隊司令部戰訓處處長,工程師,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受各級嘉獎10餘次。特別是在四川抗震救災中,作為前線副總指揮和突擊隊長,帶領官兵轉移受災群眾720人,搶救被埋壓人員184人,先後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把中華大地億萬生靈的心,揪痛在汶川的山崩地裂中。那一刻,家園成了廢墟;那一刻,親人生死相隔。然而,也就在那一刻,大愛凝聚力量,熱血匯成洪流,拯救生命的大軍,鑄就起抗震救災的不朽長城,一顆顆愛心飛向災區,一個個身影,戰斗在災區。
黑龍江公安消防部隊搶險救援隊的512名官兵,作為距災區最遠的專業救援力量之一,也於14日凌晨,飛赴四川,和災區人民一起,向災難宣戰,從此,512個身影在斷壁殘垣中英勇奮戰,用血肉之軀,在巴蜀大地上留下頑強的印記。
在北川,這個受災最嚴重的縣城,一個不知疲倦的身影四處忙碌著,危樓下,碎瓦上,營地裡,群眾中,他就像上滿了發條,把滿腔的愛化作無盡的動力和勇氣,他,就是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司令部戰訓處鄧立剛。四川地震發生後,在上海公出的鄧立剛3次請戰,要奔赴災區,為被困的生命燃起希望。鑒於他在哈爾濱人和地下建築坍塌、黑河北安教學樓倒塌、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等事故戰斗中的英勇表現和顯著貢獻,總隊黨委決定由他擔任黑龍江總隊北川戰區地震搶險救援隊副總指揮兼突擊隊隊長,歷經8個晝夜的艱苦奮戰,鄧立剛帶領突擊隊轉移受災群眾720多人,搶救埋壓人員184人,其中1人生還,救助傷員16人,搶救糧食7200多斤、生活用品價值15萬餘元,拆除危房18幢,被北川前指和受災群眾譽為指揮科學、作戰勇敢的救援突擊隊長。
——是他,憑著智慧和經驗,果斷決策,正確指揮,創造了生命奇跡
鄧立剛帶領突擊隊在北川縣倒塌的農貿市場實施救援時,發現樓內有生命跡象。眼前的這幢四層商住合用建築,一、二層坍塌,僅存的三、四層已支離破碎,搖搖欲墜,毗鄰的山體因餘震不斷,碎石不時滾落,隨時有滑坡危險。可鄧立剛心中堅定著一個信念——只要有人活著,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在第一時間營救!
他冒著建築二次坍塌的危險,率先衝進坍塌的建築內實施偵察,在幾次被碎石瓦礫掉落阻擋搜救進程情況下,幾經進退,終於在牆角處幾塊斷裂的水泥板下發現了被困者。鄧立剛試圖徒手搬開水泥板,使出混身力氣後,縱橫交錯的鋼筋水泥板仍紋絲不動。他返回地面後,果斷命令參戰官兵先清障,後救人,迅速開展營救,由於作業空間狹小,根本無法采取機械作業,鄧立剛利用破拆工具一段一段截斷鋼筋,一塊一塊擊碎水泥,官兵輪番上陣,小心翼翼地徒手清理覆蓋在水泥樓板上大小不一的磚頭瓦礫。
經過兩個小時的作業,在被困人員的上身剛剛露出的時候,餘震突然發生了,一塊厚重的木板隨之震落,反應迅速的鄧立剛急忙轉身把掉落在空中的木板推開,原來就有腰傷的鄧立剛在這生死瞬間的不凡之舉,使被困者免受了二次重創,可他自己卻站不起來了。當戰友們把他扶起時,豆大的汗珠已布滿了臉頰,可他仍咬緊牙關,繼續堅持戰斗。歷經5小時的艱苦奮戰,被困96個小時、尚有生命體征的中年婦女成功獲救,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是他,憑著頑強和不屈,排除萬難,奮力攻堅,撫慰了生者傷痛
突擊隊到達北川中學階梯教室現場時,部分容易清理的遇難者已被救出,還有一些被困者深埋在承重構件下,遇難者家屬急切盼望見到親人,情緒十分激動。由於情況緊急、工作量大,前指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方案,如果動用鏟車等大型機械挖掘,可以加快清理進度,但很容易傷害遇難者屍體,造成肢體破損,給遇難者家屬的心靈造成嚴重傷害。
按照胡總書記『要保護好遇難者遺體』的重要指示,鄧立剛再次請戰,主動挑起挖掘遇難者的重擔,迅速制定了『兩線作戰,破障救災』、『整合力量,集中攻堅』和『留有機動,應急救援』等多項針對性的戰術措施,全面展開救援。突擊隊快速投投入救援戰斗,使遇難者家屬深受感動,激動的情緒也逐漸平靜。
經過16個小時的艱苦奮戰,指戰員硬是用手清理出遇難者屍體25具,一舉攻下這一救援難關。在當晚總結會上,總指揮部對鄧立剛帶領的突擊隊給予高度評價:『這支突擊隊是反應最迅速、作戰效率最高的救援隊之一,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專業隊』。5月16日,胡錦濤總書記親臨北川現場,親切慰問了參戰官兵,對指戰員奮不顧身的救援行動給予充分肯定,胡總書記說:『你們以實際行動使災區群眾看到信心,感受到希望,增添了力量,不愧為人民子弟兵,黨和政府感謝你們,全國人民一定會銘記你們的功績』。
——是他,憑著信念和果敢,深入危樓,積極搜救,維護了國家尊嚴
5月18日,一國外記者散布輿論稱,北川中學坍塌的教學樓內有幸免於難的存活者,中國救援隊無法施救。強烈的愛國之心和民族榮譽感驅使鄧立剛再次請戰,帶領10餘名官兵執行探測搜救任務。他冒著危險率先深入樓內,反復進行偵察,確認沒有生命跡象後,又帶領官兵從另一側進入該樓,在10餘公分厚並覆著水磨石塊的樓板上鑿開十幾處1米見方的觀察口。
開鑿期間,發生4、5次餘震,其中兩次較為強烈,立在牆邊的撬棍被震倒在地,裸露的鋼筋不住顫動,可鄧立剛全然不顧。觀察口鑿開後,未發現存活人員,但搜救出5名不具備生命體征人員。之後,日本國際救援隊進入該樓,使用精密探測設備進行搜尋,仍未發現有生命跡象,在用精良裝備挖掘了6個多小時後,僅搜救出2名不具生命體征的遇難者。
當看到中方突擊隊使用簡易的裝備卻能較早准確測定無存活人員、且搜救人員數量較多時,日本國際救援隊信服地豎起了拇指,國外記者的謠言也不攻自破。
——是他,憑著警覺和膽識,直面危險,挺身而出,彰顯了赤膽忠誠
進川時,鄧立剛曾向總隊黨委立下軍令狀:『完成任務,平安凱旋』!急行軍,進危樓,他站在排頭,不惜以身試險;餘震後,撤離時,他走在最後,守望官兵安全。
5月17日,鄧立剛率突擊隊前往老城區幼兒園執行任務,道路損毀,坎坷難行,滑落的碎石與被掩埋建築之間尚未完全填實,稍有不慎踩到易塌陷地帶,便會葬身於碎石之中,而鄧立剛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為官兵探路。宿營時,他主動承擔巡邏警戒任務,徹夜不眠。
17日深夜,大雨驟降,鄧立剛冒雨站在營地臨近山體一側,站崗放哨,時刻處於戒備狀態。18日凌晨1時15分,一次6.0級餘震突如其來,時間持續30多秒,地面強烈晃動。鄧立剛迅速反應,通知官兵做好防范,並准備撤離,保證了安全,直到戰斗結束,他帶領部隊安全凱旋。
回首往昔,鄧立剛的胸前掛滿了燦爛的軍功章,一路行來,他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路。入伍以來,鄧立剛在多次重特大災害事故處置中屢立戰功,曾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榮獲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優秀指揮員』、『訓練標兵』、黑龍江省政府『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撲火先進個人標兵』等多項榮譽。在四川『5.12』抗震救災中,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並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模范』。
時間似河,歲月如歌。大地震的逝者,早已離我們遠去,災難的陰霾,也已被陽光拂走,可這位普通消防警官播撒在巴蜀大地的愛,卻在時間長河的蕩滌中光芒永駐,在歲月高歌的音符裡燦然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