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記者近距離接觸黑瞎子島
2008-10-26 07:26:5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育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0月26日訊 半個黑瞎子島於10月14日回歸,界碑佇立上離散近80年的國土,是全國關注的大新聞。回歸的黑瞎子島現狀如何?今後將怎樣開發?日前,記者來到撫遠近距離接觸黑瞎子島。

  7號航標處建起浮橋

  22日一早,記者驅車趕往撫遠,經過近10個小時的奔波,於傍晚來到黑瞎子島身邊。

  離開祖國版圖78年的黑瞎子島,在中、俄多次磋商勘界後,位於中國部分的171平方公裡,在10月14日完成回歸。據撫遠的同志介紹,半個黑瞎子島回歸後,一直由部隊管理,日後的開發方案正在有關部門的規劃中。黑瞎子島管委會正在籌建,在完成規劃之前,游人和記者上島,只能說是一個夢想。就是近距離觀察黑瞎子島,如果沒有當地朋友的指點,也很難辦到。

  23日一早,在當地朋友的指點下,我們的車拐上了一條沒有任何標志的邊防巡邏路。友人告訴我們,這條路通往7號航標,7號航標附近是黑瞎子島距離陸地最近的地方,上島部隊在那裡建起了浮橋,正在往島上運送修路和搭建營房的物資。巡邏路的地基是曾經的濕地,因此路面有些翻漿,車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巡邏路的一些地段插著彩旗,路基有被整理的痕跡,看起來將要重修,這是黑瞎子島回歸後的一個變化。以後,這條路很可能是陸路上島的唯一通道。走了半個小時的路程,巡邏路到了盡頭,一處部隊崗哨攔住去路。

  下車後我們爬上一道高崗,看清此處的黑瞎子島距離陸地很近,目測距離,此岸距離黑瞎子島也就60米左右的距離。上島部隊在水道上已經架起浮橋。浮橋是由駁船搭建,一個朋友說,搭建浮橋的駁船只有三條。黑瞎子島劃分結束後不久,中方就完成了我方一側的浮橋。10月14日半個黑瞎子島正式回歸後,部隊馬上把另一半浮橋建了起來。據介紹,這60米左右寬的水道,被稱為撫遠水道,黑瞎子島回歸之前就是界河,有一半歸俄羅斯管轄。回歸後,這條水道成了我們的內河。正式的界河在黑瞎子島外的黑龍江主航道。在陸地上遠看黑瞎子島,上面是茂密的植物。浮橋上,部隊正在運送修路和修建營房的物資。

  我們和年輕的哨兵商量,能不能進到裡面,好好看看黑瞎子島。哨兵微笑著拒絕了我們,他的回答是:首長告訴我們,不得接觸任何單位。


 

  0號航標處依然是東極

  我們按原路返回到撫遠至烏蘇鎮的公路,前往祖國的最東極烏蘇鎮。『中東路事件』中,烏蘇鎮的一營守軍全軍覆沒,這個建成時間早於撫遠鎮的大集鎮,也毀與戰火。目前,烏蘇鎮駐紮著全國聞名的東方第一哨。東方第一哨的哨塔,一直在游客心理上作為我國東極的極標。回歸之後,東方第一哨將前移大約4.5公裡左右。

  事實上,東方第一哨的位置不處在最東方的位置。沿烏蘇裡江江岸向東,一直與撫遠水道匯合形成的三角洲頂端,纔是我國東極的極點。撫遠旅游局修建了一條4.5公裡長的沙石路,直接到達三角洲的頂部,這裡是0號航標的所在地,撫遠政府准備在這裡修建東極公園。

  記者來到東極公園的修建現場,只見這裡的土地已經平整出來,四周堆滿了沙石。在距離三角洲頂端150米左右距離處,記者看到一個2007年修築的界碑。記者詢問原由,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個界碑在緯度上與島上的界碑相同。當地人指引我們看島上的界碑,隱隱約約看不清楚。半個黑瞎子島回歸之後,有的新聞單位報道,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東移了多遠,其實是記者的主觀臆測,或者此記者沒有到過這個三角洲,否則不會有這個報道。陸地上最東端的土地,比收回的黑瞎子島最東端更東150米左右。廣場一側,修建了一塊黑瞎子島圖示牌,上面標示著黑瞎子島劃界後的情況。一些游人看完圖示牌,再默默地凝望黑瞎子島。

  站在東極的極點,我們隨著游客凝望黑瞎子島,可以看見部隊戰士正在往島上運送物資。在俄方東正教教堂不遠處,俄方部隊搭起一個帳篷。與之相對的我方一測,部隊的綠色帳篷格外醒目。一排電線杆由三角洲頂端排列到島上,這是新建的供島上使用的電路。

  記者想尋求當地漁民幫忙,租船上島轉轉。一位漁民告訴記者,剛剛有兩個記者同行,租船到了島上。開始他們只說在水裡轉轉,誰料後來卻執意上島。那知剛登到島上,就被部隊戰士發現,相機險些被沒收。有了這個教訓,心有餘悸的漁民再不肯租船給我們,我們只有遙遙地眺望黑瞎子島,看俄羅斯教堂的尖頂在陽光下閃光。

  當地漁民告訴記者,黑瞎子島收回之後,他們打漁的水面加寬。原來他們的漁船不能超過我們站立的三角洲頂部,現在漁船可以到達主航道。順著漁民手指的方向,主航道附近,三三兩兩的漁船揚起水花,是我們的漁民正在捕魚。

  黑瞎子島真有黑瞎子

  在東極極點處采訪,記者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據當地漁民介紹,黑瞎子島上真有黑瞎子。

  部隊修建哨所和島上的巡邏路,當地一些民工上島參與建設。一天晚上,一個民工出去撒尿,赫然看見帳篷的不遠處,站立著一只黑瞎子,正在向帳篷處張望。民工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跑回工棚。據民工們分析,島上確實生活著黑瞎子,幾十年沒有人打擾。這兩天島上有了人聲,黑瞎子好奇,過來看一看究竟。從此,島上的民工上廁所不敢遠離工棚,還要相互搭伴。

  為了印證島上有黑瞎子的說法,我們結識的撫遠旅游局副局長老崔給我們講了一件在當地婦孺皆知的趣事。

  幾年前,一對父子在烏蘇裡江上捕魚,看著從島上下來一只黑瞎子。黑瞎子游著水,奔向他們的漁船。爺倆想把黑瞎子趕走,不料黑瞎子靈巧地抓住船幫,一下子上了船。爺倆嚇得三魂出竅,趕緊跳江逃命。黑瞎子可能是被船體前面的水箱燙了一下,一屁股坐在駕駛位置,熊掌把操縱杆壓到底。黑瞎子操縱起了漁船,在江中央耍起瘋。附近的漁船趕緊圍過來,看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在江中救起這對父子,目睹了難得一見的黑瞎子開船的景觀。黑瞎子也被亂晃的船嚇壞了,趕緊跳水游回島上。老崔講這件趣事時,跟前的漁民紛紛印證,被黑瞎子逼得跳江的漁民,就是他們的朋友。

  老崔也沒有上過島,據與他們接觸過的俄羅斯朋友介紹,島上的原始生態保持得相當好。一個俄羅斯朋友講,他們曾經在島上看見過面盆大小的鯽魚,一側的眼睛已經被磨瞎,另一側身上長了青苔。劃界之前,俄羅斯人不在島上捕魚,基本上保持了原生態。另外島上主要是原始濕地,上面有大面積的野荷花。


 

  生態旅游區是設想之一

  據介紹,黑瞎子島面積300多平方公裡,島上自然資源豐富,70%的面積可用作耕地、割草場或者牧場,島上棲息著珍貴的毛皮獸和水鳥,在黑龍江及其支流以及河灘湖泊中有許多種魚類,比整個伏爾加河流域的還要多。半個黑瞎子島———171平方公裡回歸中國,成為世界注視的焦點,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神經。據介紹,看日出、凝視黑瞎子島,成了來撫遠旅游人們的主要選項。

  23日10時左右,記者來到建設中的東極廣場。路上,我們碰到很多車輛,是從東極廣場處看完黑瞎子島,准備返回撫遠縣城。我們在東極處盤桓了近三個小時,記者粗略地統計了一下,聞名自發來觀光黑瞎子島的各型車輛,大約近30輛,人員近百人。整個夏天都在此修路的老崔告訴記者,自從黑瞎子島勘界工作完成,每天來看黑瞎子島的游人就絡繹不絕。夏天,人們拿著帳篷,在東極這裡露宿,看日出,凝望黑瞎子島。

  據介紹,在劃歸給中國的西半島,基本上沒有什麼開發的痕跡,全是濕地以及茂密的青草和低矮樹木。記者詢問對黑瞎子島開發的計劃,當地官員諱莫如深。有一點可以肯定,開發黑瞎子島的決定權不在當地。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不論如何,開發黑瞎子島的事還是會征求撫遠縣的意見。該官員私下說,當地的意見大概還是搞生態旅游開發。至於最後如何開發,現在上面也沒有完全決定。

  中午,旅游局修路的同志請我們共進午餐,據同桌進餐的漁民介紹,餐桌上鯽魚就來自黑瞎子島。在俄方軍隊撤出中方軍隊未上島的時候,就有漁民偷著上島捕撈。現在雖然我國軍人已經上島,但是依舊攔不住熟悉地形的漁民。烏蘇裡江水清燉的黑瞎子島鯽魚,味道很鮮。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