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抗日英雄趙尚志頭骨失蹤始末
2008-10-26 08:14:0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湯文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6日訊 2008年10月26日是抗日英雄趙尚志將軍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當年趙尚志被日寇殺害後為何身首分離?他的頭顱為何埋在般若寺?為紀念英雄百年誕辰,記者獨家采訪了黨史專家求證權威答案,解開了困擾人們62年的歷史謎團。

  1942年2月12日,著名抗日將領、東北抗聯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抗聯三軍軍長趙尚志,在率小部隊攻打鶴立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遭混入隊內的特務黑槍,受傷被俘後寧死不屈,壯烈犧牲,享年34歲。其後,殘暴的日軍割下了趙尚志的頭顱,送到當時的偽滿洲國『新京』長春請功,後頭顱被埋在長春般若寺,從此失蹤。

  網上盛傳『倓虛帶走頭顱』 專家披露『新說法』駁訛傳

  女學者多方奔走破謎團 75歲日本戰犯道出真相

  寺院維修挖出無名頭骨 般若寺傳出『爆炸新聞』

  烈士英名感染知情人 耄耋人跨省智取忠骨

  為保密親友訂立『約法三章』 眾專家『民間鑒定』驚人一致

  多方搜集珍貴歷史資料 精心籌劃赴京權威鑒定

  權威鑒定缺乏佐證材料 趙尚志照片『神奇』面世

  『鑒定小組』兩次赴京 權威鑒定破解62年謎團

  多年來,趙尚志身上體現的矢志不渝、忠貞不移、堅韌不拔、不畏強敵、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成為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為之自豪並永世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及趙尚志的親屬曾千方百計尋找將軍失蹤的頭骨,但始終沒有結果。

  2004年5月底,情況發生重大改變,人們在長春般若寺發現了一枚頭骨,可能與趙尚志有關。那麼,這具頭骨為何埋在了佛門淨土般若寺?頭骨到底是不是趙尚志的?從此,有關人員進行了一次多方求證的苦旅。


 

  網上盛傳『倓虛帶走頭顱』 專家披露『新說法』駁訛傳

  2004年5月31日,長春市區般若寺在施工時出土一枚頭骨,這本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但是,第二天一個叫姜寶纔的人出現了,這位正從事東北抗聯文獻片攝制工作的編劇,馬上聯想到東北抗聯名將趙尚志失蹤的頭顱。於是,這個極其偶然的事情引起了軒然大波。次日,抗聯老戰士、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和趙尚志的親屬,來到長春,幾經周折,於當天將這具頭骨運回哈爾濱。

  2004年12月初,經公安部第二研究所3位專家采用『顱像重合』、人類學等最新技術,對在吉林長春般若寺出土的這具顱骨進行了科學鑒定,得出結論:這具頭骨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的!這一『爆炸新聞』,引起人們極大關注,一時間,各網站爭相轉載相關報道。當時,網上盛傳著這樣的說法:『當時,日本關東軍發現趙尚志的頭顱已融化、腐爛,最後決定將頭顱焚燒滅跡。就在這時,有一位高僧不期而至。這位高僧的名字叫倓虛,是長春般若寺的住持。當時,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信奉佛教,曾多次去般若寺拜見他。當倓虛法師聽說為抗日捐軀的趙尚志烈士的頭顱將要被焚毀時,便提出將趙尚志的頭顱帶回般若寺,關東軍最高司令官居然同意了。趙尚志烈士的頭顱運到般若寺後是否被掩埋,還是被這位同情抗日志士的高僧供奉深藏,後情均一無所知。』

  各網站相互轉載,令人感到這一說法似乎真實可靠。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這段歷史的深入了解,不斷有網友提出質疑:歷史資料表明,1942年2月,倓虛並不在長春般若寺,顯然所謂『倓虛帶回烈士頭顱』說法不能自圓其說。

  那麼,趙尚志的頭顱當初是怎樣被埋在般若寺的?日前,記者采訪了《趙尚志傳》的作者趙俊清。趙俊清,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理事、編委,為國內研究趙尚志生平歷史的權威專家。

  聽了記者轉述的讀者提出的種種疑問,趙俊清語出驚人:『經多方考證,趙尚志將軍的首級是由日軍高層決定埋到般若寺的,這一舉動,是有其險惡用心的。』趙俊清旁征博引,用大量的史實闡述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趙俊清說,據當年曾擔任偽興山警察署特務主任的東城政雄回憶,1942年2月,東城政雄受命押運趙尚志的頭顱到達長春後,由於頭顱面部變形,並呈紫色,已開始流血水,腐爛了。偽治安部及日本關東軍的高官們商談後認為,頭顱已經腐爛,無法繼續保存,決定將頭顱送到長春的護國般若寺當作『無緣佛』埋起來。所謂『無緣佛』,在日語裡為『野鬼』的意思。

  據考證,般若寺建於1922年,是天臺宗第四十四代傳人倓虛創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佔領長春,次年偽滿洲國成立後,強行將般若寺更名為『護國般若寺』,變成了『滿洲國』的『護國寺』。日軍把趙尚志頭顱埋在般若寺,意喻日軍『討伐』勝利,趙尚志作為『野鬼』被埋在般若寺,可起到『護國』的作用。

  那麼,東城政雄的回憶有何依據?他的話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女學者多方奔走破謎團 75歲日本戰犯道出真相

  趙俊清認為,在目前接觸到的史料中,東城政雄的回憶最為直接,也最可信。

  1987年冬天,一位從事戰爭史研究的日本女學者山崎枝子來到了黑龍江省,親自去梧桐河查看了趙尚志的犧牲地。山崎枝子了解到,直接策劃殺害趙尚志烈士的田井久二郎和東城政雄,在遼寧省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多年後,均於1963年被中國政府特赦送回日本。於是,她在回日本前,特地拜訪了李敏。

  李敏又想起了趙尚志將軍頭顱失蹤之謎,請山崎枝子回到日本查查有關資料,或尋訪一下當事人,看能不能找到關於頭顱下落的確切線索。山崎枝子答應了。

  這年,田井久二郎已死,東城政雄已75歲。東城政雄對山崎枝子回憶說,趙尚志將軍的頭顱是他和田井乘一架日本戰斗機運到長春的,頭顱被放置在一只特制的小木匣裡,當飛機在長春大房身機場降落時,頭顱開始解凍,送到偽滿軍政部,由於室內氣溫太高,沒有進行防腐處理的頭顱已有血水滲出。3天後,當偽滿軍政大臣和一群日本軍官前來查驗時,趙尚志的頭顱已散發出變質的氣味。東城政雄說,當時,日本關東軍准備將趙尚志的頭顱公開示眾,然後密封保存,與楊靖宇、陳翰章等烈士的頭顱一起伺機運往日本,以炫耀武力佔據中國滿洲的『赫赫戰果』。然而,此時保存趙尚志變質的頭顱已不可能,最後決定將頭顱埋在『護國般若寺』。

  趙俊清認為,結合東城政雄的特殊經歷,此人當年親身經歷了趙尚志頭顱的處理,後來經過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他的回憶可信性較大。

  據了解,東城政雄在接受山崎枝子采訪時表示,我不害怕什麼人找我的麻煩,你對外可以公布我真實的名字。

  對以往犯下的罪行有著深刻的反省,使東城政雄的回憶顯得更加可信。


 

  寺院維修挖出無名頭骨 般若寺傳出『爆炸新聞』

  自上世紀50年代起,李敏和黑龍江省黨史部門,包括趙尚志眾多戰友及親屬,曾多次去般若寺尋找趙尚志頭顱,但都沒有收獲,趙尚志將軍頭顱的下落成了難解之謎。

  2004年6月1日中午,沈陽軍區政治部話劇團編劇姜寶纔來到長春市般若寺。他每走一重殿,都不厭其煩地詢問僧人,走過最後一重殿,所有的回答都令他極度失望。但是,當他走到寺院的盡頭,正在北牆施工現場的僧人果慈告訴他一個『爆炸新聞』:昨天,寺院施工時,在距北牆根10厘米、地表50厘米深處,意外發現一具人的頭骨,民工們隨手將其丟進建築垃圾。果慈得知這一情況,出於出家人的慈悲情懷,對其進行超度後,埋葬在長春西南部山林中。

  姜寶纔跟隨果慈來到寺院後院,向挖出顱骨的農民工李和詢問情況。李和說:『5月31日上午10點,在寺北院挖牆基時,鐵鍬碰到一個發黃的硬東西,挖出一看,原來是一個腦瓜骨,我就把它扔到土堆上,准備連土運走。後來,被一個和尚拿走了。』

  姜寶纔極度興奮,他認為這有可能是趙尚志的頭骨,急切地要求果慈和他一起到頭骨埋藏地尋訪,卻遭到婉拒。


 

  烈士英名感染知情人 耄耋人跨省智取忠骨

  6月1日近22時,陷入『困境』的姜寶纔打電話向趙尚志生前老戰友、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報告了這個消息。

  第二天清晨,82歲高齡的李敏與趙尚志兩名外甥李龍、李明,驅車火速趕往長春,上午10時,抵達般若寺施工現場。然而,和尚果慈說什麼也不肯透露頭骨掩埋地點。一行人好話說盡,果慈只是搖頭不止,表示自己不能作主。3個多小時就這樣過去了,天氣燥熱,所有的人都飢渴交加,李敏等一行人急切之情溢於言表,果慈則顯得不耐煩了。雙方『膠著』至下午14時許,近乎絕望的李敏老人,只好將工地上的磚頭、殘土鄭重地裝入塑料袋中。她悲傷地對果慈說,她要將這些帶回哈爾濱,以表達對烈士的緬懷。果慈為之動容,但仍善口不開。

  果慈為什麼善口不開?是有顧慮?還是別有隱情?或是對李敏等人缺乏信任?李敏在大家徹底灰心並決定離開般若寺的最後時刻,提出再做最後一搏,用大義感化果慈和尚。李龍主動請纓,與李敏再次造訪果慈。這次二人沒有直奔主題,而是與果慈拉家常,發現果慈在出家前曾在部隊服役,對趙尚志的功績早有耳聞。李敏大喜,她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趙尚志傳》,把趙尚志頭顱被埋藏在般若寺的內容翻給果慈看。於是,峰回路轉,果慈不停地搓著雙手,沈默片刻後,長嘆一聲說:『好吧!我也豁出去了,你們跟我走!』

  原來,頭骨被果慈埋在了距長春市幾十公裡的淨月潭森林公園裡。公園山巒起伏,茂密的松林一眼望不到邊際。進入公園山門後,大家跟隨果慈在縱橫交錯的山間公路穿行,來到了最高的一座山峰。但是,由於山山相似,坡坡一般,他們找了半天竟沒有發現埋藏頭骨的地方。果慈解釋說,自己只能記住頭骨掩埋的大致方向,難以記住確切位置。李敏命令大家散開,在山坡上進行拉網式尋找。過了一座山又過一道嶺,半個多小時就這樣過去了。

  16時30分,突然傳來果慈和尚激動人心的吶喊:『找到了,在這裡!』人們尋聲看去,在距一條砂石路200餘米的密林深處,一處靠近山間溝壑的陽坡上,一個隆起僅30厘米左右的小土堆,突兀地閃現在那裡。見此情形,李敏長舒了一口氣。然而,面對興奮的眾人,果慈非常嚴肅地提出:頭骨不可隨意亂動,即使起走,也要選擇良辰吉日再行動土。進行了簡單的祭奠儀式,無奈,一行人只好下山驅車回到長春市區,將果慈和尚護送回般若寺。

  出了般若寺,李敏說:『頭骨在山上多埋藏一天,就多一分再次丟失的可能。為了趙將軍我就做一回言而無信的事兒,你們馬上租車去取頭骨,我留在這裡「麻痺」果慈,待以後真相大白,我再向他作解釋。』

  18時20分許,李龍、李明、姜寶纔、李俊傑等4人重返頭骨掩埋處。他們將一黑色塑料袋從果慈指認的土堆中小心翼翼取出,放進事先准備好的紙箱裡,連夜返回哈爾濱。


 

  為保密親友訂立『約法三章』 眾專家『民間鑒定』驚人一致

  路途上的一遍遍回憶,使李敏初步判斷頭骨肯定是趙尚志的。但把頭骨存放在哪裡?下一步該怎樣鑒定?當夜,姜寶纔和李龍、李明聚集在李敏家中商討下步行動。李敏提出,事關重大,在這具頭骨得出最終鑒定結論前,我們三方中的任何人都不能接受新聞采訪;涉及這具頭骨的任何舉動,都須經三方協商同意後實施。三方商定,將頭骨暫存李龍家中,並抓緊請相關專家作權威的、科學的技術鑒定。如果鑒定結果與我們的判斷相符,迅速向黨和政府報告;萬一鑒定後頭骨不是趙尚志的,則應對其進行妥善安葬。

  6月18日,已堅信頭骨就是趙尚志的李敏老人,為了保證頭骨的安全,將頭骨轉移到自己家中,安放在二樓書房臨時設立的趙尚志靈堂。而後,老人家花了近萬元從景德鎮定做了『將軍罐』形瓷棺,莊重地把頭骨放入其中。

  6月20日下午,李敏等人邀請魏正一、趙俊清及市公安局法醫進行聯合鑒定。

  ———魏正一,著名教授,省博物館研究館員、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他經對頭骨反復研究,在《頭骨觀察鑒定書》中寫道:估計死亡年齡在28歲至40歲之間;性別為男性;死亡和埋藏時間超過10年,估計有幾十年歷史,但不到亞化石的程度;在左眼眶下部和左顴骨內側有硬傷,為死者生前受傷並經幾年自我修復所致;在左眼下部、鼻骨左側也有一處數毫米直徑的近圓形痕跡,可能亦為生前受傷所致。

  ——張立岩,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主任法醫。他在《非正式鑒定》中寫道:男性;年齡大約在20至40歲之間;頭較小,身材較矮;埋藏10年以上至數十年。

  ——趙俊清,《趙尚志傳》作者,原省黨史辦副主任。他在書面材料中認為:這具頭骨出土地與趙尚志遺首埋藏地點一致;般若寺出土的僅是一枚頭骨,並無四肢軀乾等骨骼,與趙尚志頭顱被埋的情形一致;此頭骨左眼下部有傷痕,與史實相符。據此,頭骨為趙尚志遺骨。

  6月21日清晨,金宇鍾、王忠瑜等人聚集在李敏家中召開『例會』,作進一步商議。綜合各方面信息,大家分析認為,前兩步鑒定結論都是在鑒定人知情狀況下作出的,為更客觀、可信,應再請不知情的專家作第三步鑒定。當天上午,他們找到省公安廳四處法醫科科長、主任法醫劉英坤,告訴他:『我們有具頭骨,請幫忙鑒定一下。』劉英坤言明:『幫忙可以,但這不是正式鑒定,不具法律效力。』

  這天,陽光明媚,室外光照充足。劉英坤為了觀察更細致,將頭骨移到工作室的窗臺上反復研究。最後,劉英坤在稿紙上寫道:男性;35歲以上,40歲左右;身高162正負5厘米。

  這個『不具法律效力』的鑒定,再一次使頭骨接近了趙尚志。


 

  多方搜集珍貴歷史資料 精心籌劃赴京權威鑒定

  2004年9月17日,市委宣傳部召開有關鑒定問題的專門會議。市委黨史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的相關專家與會,並組成鑒定工作小組,決定由《哈爾濱日報》派記者全程跟蹤采訪。

  會議明確了與會各部門的具體分工,確定由市公安局與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聯絡諮詢,探討采用顱像重合或DNA進行鑒定的可行性以及方法步驟。

  4天後,鑒定工作小組再次召開會議,各種振奮人心的信息接連傳來。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法醫大隊主任法醫郭柏匯報:經與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聯絡,雖然像這具已埋藏60多年的頭骨DNA鑒定無法進行,而做顱像重合則能對其性別、年齡、身高、生前創傷特征、死亡時間等要素得出結論,有99%的准確性,同時還可做容貌復原。宣傳部有關同志經與抗聯老戰士李敏、趙尚志胞妹趙尚文溝通,她們已同意將頭骨交給組織作鑒定。在東北烈士紀念館協助下,趙尚志父母及趙尚志犧牲時敵人拍攝的照片均已找到,並復制完畢。會議決定在一兩天內赴京對頭骨作進一步技術鑒定。

  但是,就在鑒定工作小組准備啟程赴京之際,出現了意外,竟使赴京鑒定一下延期兩個多月。


 

  權威鑒定缺乏佐證材料 趙尚志照片『神奇』面世

  在長達兩個多月沈悶的協調過程中,一個意外發現,為後來的准確鑒定帶來了重大的佐證和轉機。

  11月5日,在准備赴京鑒定之際,受李敏囑托,李龍找到東北烈士紀念館研究部主任李雲橋,准備購買《趙尚志傳》帶到北京贈送給親友。李雲橋應約給李龍送書時,隨口說道:『昨天,我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一些抗戰時期巴彥游擊隊的照片,我想請趙尚文老人看一看,照片裡有沒有趙尚志。』

  李龍聽了這個消息十分振奮,當即跟隨李雲橋來到東北烈士紀念館拿到照片。這是一張已經發黃的12人合照,照片中的年輕人看上去均20歲左右,穿著類似學生服。《趙尚志傳》作者趙俊清及李雲橋等黨史研究專家分析認為,按照趙尚志在巴彥游擊隊擔任政委的歷史情況分析,坐在前排中間位置手握馬鞭,腳穿馬靴的小個子應該是趙尚志。

  李龍將這張照片放大,又通過電腦技術將坐在前排中間位置的年輕人照片單獨提取,與集體照一樣放大。兩張照片復制完成後,他將集體照拿給老姨趙尚文看,請她辨認裡面有沒有趙尚志。趙尚文細細地觀察了十幾秒後,指著中間位置『手握馬鞭人』說:『這個人長得像我三哥!』李敏老人看了照片後,也同樣得出了中間的小個子『像老軍長趙尚志』的結論。此後不久,李敏將這張照片帶給趙尚志的老戰友、中紀委原副書記韓光,趙尚志戰友李在德等進行辨認,他們都指認照片中坐在中間的『小個子』為趙尚志。

  上述見證人的判斷至關重要。然而,這個年輕趙尚志照片能不能作為下一步鑒定的依據?下一步鑒定能不能證明『他』就是趙尚志?人們心中依舊懸著一塊石頭。


 

  『鑒定小組』兩次赴京 權威鑒定破解62年謎團

  2004年11月28日,歷史將記錄下這個難忘的日子。由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相關人員組成的赴京鑒定小組,以及趙尚文、李龍、本報記者等8人,齊聚李敏家中,准備乘坐當晚的Z16次列車赴京鑒定。

  18時30分,一行人在二樓趙尚志靈堂前,向趙尚志畫像三鞠躬後,護送頭骨啟程。20時37分,Z16次列車准時從哈爾濱出發,次日7時到達首都北京。

  29日10時15分,護送頭骨的面包車停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門前。前來迎接的該所主任法醫、研究員張繼宗表示,這具頭骨鑒定,是目前該所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絕不會出現一點紕漏。40分鍾後,頭骨移交工作結束,鑒定工作小組回到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北大街5號的住宿地黑龍江賓館,靜候消息。張繼宗曾在哈爾濱讀書,對趙尚志極為景仰。接手對頭骨進行鑒定任務當晚,他連夜拜讀了《趙尚志》一書,對其中涉及鑒定的內容作了詳細記錄。第二天,他與助手田雪梅一起開始專心於這具頭骨的鑒定。

  12月2日,結論出來了:這具頭骨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的!

  張繼宗解釋說,從頭骨性別、年齡、身高,特別是生前左眼下的陳舊性傷痕,與趙尚志本人情況全部吻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趙尚志犧牲後頭顱被敵人割下,後來被般若寺住持取走。從人類學角度看,這些因素足以證明頭骨的歸屬為趙尚志。第二天,正式的《鑒定文書》出來了。這份<2004>公物證鑒字7994號《鑒定文書》共3頁,分六個部分,前五個部分分別是:骨骼一般狀況檢驗,性別檢驗,年齡判定,身高推斷,骨骼損傷。在第六部分『分析說明』中專家寫道:1.根據送檢顱骨的骨性特征推斷,送檢顱骨為男性,年齡為33.4歲,年齡范圍31-36歲之間,身高為162厘米,身高范圍在160-163厘米之間。上述結果與趙俊清所著《趙尚志傳》中引用的檔案資料記載的趙尚志烈士的體質特征相符。2.送檢顱骨左眼眶下部的骨質缺損系陳舊性骨傷。根據《趙尚志傳》記載,1932年11月1日在攻打東興的戰斗中,趙尚志左眼眶下被彈片擊傷,骨質受損。送檢顱骨所示的骨傷部位與歷史文獻記載的情況相符。

  這個權威鑒定,可謂一槌定音。赴京鑒定小組成員欣喜若狂,李敏老人於當晚特意買來兩米長的白色綢緞,在上面揮書『喜抱真魂歸故鄉』7個大字。

  4日7時,Z15次列車駛入哈爾濱火車站,赴京鑒定小組成員帶著喜訊、踏著北國厚厚的積雪勝利歸來。

  2004年12月18日,鑒定小組二次赴京,取回了二所顱像重合鑒定結果。這份鑒定報告寫道:經重合檢驗發現,送檢顱骨可檢驗部分上的標志點和趙尚志烈士照片上的標志點、標志線均能重合在標准范圍內,顱骨與照片的形態輪廓曲線一致,曲線間的距離(軟組織厚度)在正常范圍內,符合顱骨與照片出自同一人的條件。張繼宗解釋說:這就是說,不單是這枚顱骨被認定為是趙尚志將軍的,新發現的趙尚志生前照片,也被以科技手段得到認定。

  於是,一個長達62年的謎團,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前夕被完全解開了!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