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0月26日專電 為確保居民冬季能夠住上『暖屋子』,哈爾濱市依托集中供熱項目和區域鍋爐熱源,對耗能高污染重的分散熱源實施聯並網改造,逐步淘汰小鍋爐,使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2%。在保證供熱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了煙塵排放和揚塵污染,實現了供熱節能。
哈爾濱市冬季采暖以燃煤為主,采暖期長達半年之久。以往,分散小鍋爐數量多,除塵設備落後陳舊,造成哈爾濱市區內的大氣污染十分嚴重。
為改變落後的供熱方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哈爾濱市自2004年開始確立進行連片集中供熱改造項目,提出無論國有,還是民營,只要有條件都可以參與城市集中供熱改造。他們把全市劃分為十大集中供熱區域,並以熱電廠餘熱供熱建設為龍頭,先後規劃了哈爾濱熱電廠雙30萬千瓦熱電聯產改造項目、西南集中供熱項目、道裡集中供熱項目、濱江熱電聯產項目等。
集中供熱改變了供熱方式,由過去間歇式每天只能間斷供熱8小時變為連續24小時供熱,使室內溫度不再忽冷忽熱,相對保持一個穩定的溫度。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