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評論文章:以科學發展觀引領森工林區全面發展
2008-10-28 13:49: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8日訊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科學發展觀以實踐為基礎,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做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體黨員乾部的頭腦,切實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進工作,推動發展。省委書記吉炳軒和省長栗戰書在全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我省進一步推進科學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了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握的幾個重大問題,對於我們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跨越具有重要作用。

  我省森工林區是全國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和森林工業基地,森工林區面積約佔全省面積的四分之一,森林總蓄積約佔全省的二分之一,有155萬多林業人口。國家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來,森工生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很大成績。突出表現在:一是林區經濟有了新發展。天保工程實施以來,森工林區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0.55%,產業總產值由1997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216億元,工業增加值由1997年的28.3億元提高到2007年的90.8億元,企業總資產由156.91億元增加到186.87億元。二是生態體系建設取得了新成效。截至2007年,森林面積增加1193.25萬畝,比實施天保工程前增加10.63%;森林蓄積增加7910.2萬立方米,比實施天保工程前增加13.44%。建立了省(部)級自然保護區18個,保護面積100.6萬公頃;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41處,總面積116.4萬公頃。木材產量由1998年的670萬立方米調減至2007年的407萬立方米,累計減少2245.6萬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資源3574.3萬立方米。三是改革開放獲得了新突破。成功探索並實施了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改革,開展了伊春林權制度試點改革、清河林業局內部政企分開試點改革、資源管理體制試點改革。深化了產權制度改革,對林業局事業單位實行了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改革。四是社會進步和職工生活達到了新水平。分流安置富餘職工23.3萬人。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等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健全。職工年均收入由1997年的2490元提高到2007年7635元。

  在取得成就的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和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制約科學發展的問題仍然較多,有些問題和矛盾還比較突出。森工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盡快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森工林區的全面振興。

  第一,突出發展這個第一要義,推動森工產業發展。森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當務之急,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從戰略發展高度,把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好,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鞏固木材生產傳統產業,夯實森林培育基礎產業,做優具有綠色特色的多種經營產業,做強以木材綜合利用為主的林產工業,做大森林生態旅游業,盡快形成多元互動、多業並舉、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要實施龍頭牽動和品牌拉動戰略,立足林區資源優勢,圍繞精深加工,加強資源整合,打造企業龍頭,培植一批資源優勢明顯、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產業牽動力大、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要全力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發達的林區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完善的林區社會體系的『四大體系』,著力發展木材生產傳統產業、森林培育基礎產業、林產工業骨乾產業、多種經營綠色特色產業、森林生態旅游朝陽產業的『五大產業』,加快實現由國有經濟為主向多元經濟轉變、由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轉變,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三個轉變』。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從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新林區建設為載體,加快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構建和諧森工。林區發展也要引入『五個指數』來衡量。一是富足指數,通過實施森林資源管護承包責任制、開展建設『人均收入萬元林場(所)』和『人均收入萬元社區』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群眾收入,使人均收入水平盡快趕上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幸福指數,確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困有所幫。三是安全指數,達到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產安全,社會穩定。四是公平指數,保障群眾廣泛參與社會管理,擴大就業再就業,保障職工群眾權益。五是發展指數,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經濟總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推進生態建設。要按照我省建設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經濟區的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生態建設,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要加強森林資源培育,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提高林地生產力。二要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繼續深化和完善森林資源管護承包責任制。三要建立森林資源恢復的長效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把木材產量調減到合理定產水平,爭取後續補償政策按時到位;利用國家延長天保工程期的有利契機,促進森林資源的有效恢復,為我省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提供生態保障。

  第四,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推進林區全面進步。牢固樹立改革創新精神,以改革創新和強化管理促發展,不斷增創科學發展新優勢,繼續探索和推進森工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改革,搞好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鞏固和推進其它各方面改革,抓好扭虧增盈和節支增效。要把發展區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以工業為紐帶,主動與各市縣搞好局縣合作共建,創新合作共建機制,拓展合作共建空間,加強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互融、市場共興,增強林業局局址、中心林場(所)所在地和旅游景區的城鎮聚集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第五,把握領導班子和乾部隊伍建設這個關鍵,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著力提高森工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領,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堡壘,把乾部隊伍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乾力量。以建設科學發展型領導班子為重點,不斷提高森工各級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以實施『先鋒工程』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以建立一支勇於創新、作風過硬、真抓實乾的乾部隊伍為重點,提高引領科學發展和做好工作的能力,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作者系省森工總局黨委書記 高金芳)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