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齊齊哈爾市給文物建築掛『重點保護建築』牌
2008-10-28 14:25: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曾一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清末藏書樓及其附屬建築得到整體保護。齊齊哈爾市規劃局提供
從拆遷名單上搶救下來的日偽時期鐵路公寓。齊齊哈爾市規劃局提供

  東北網10月28日訊 作為記者,作為文物保護志願者,近年來,我一次次來到齊齊哈爾這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卜奎古城。這座曾經在清代和民國年間作為黑龍江省政府所在地的古城,也曾經在大規模的拆遷和改造中傷及珍貴的建築文物:

  1999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龍江將軍府被拆毀後在明月島上異地重建;2002年,正在申報市級文保單位的呂氏故居被拆毀一半;2007年1月,已經定為市級文保單位的呂氏故居(清初思想家呂留良後人故居)除一座孤零零的祠堂外,均被拆毀;省級文保單位五教道德院、市級文保單位原哈爾濱西北路兵備道道員、黑龍江省省長於駟興故居的部分建築,都被以『修繕』的名義違法拆毀重建。

  然而,前不久,當我再次來到齊齊哈爾,在市區和富拉爾基、昂昂溪等地調查采訪時,我欣喜地發現,雖然這裡仍在進行著開發建設,但許多原本沒有任何保護身份的珍貴歷史建築,都一一掛上了『重點保護建築』的牌子,牌子的兩行字:『保護城市印跡,傳承歷史文脈』傳達出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為此,我采訪了齊齊哈爾市市長劉剛和市規劃局的領導以及工作人員。他們告訴我:從今年8月開始,他們已經為全市265處歷史建築掛上保護牌,其中184處是在2005年公布的33處保護建築和一處歷史街區的基礎上逐一進行的單體建築掛牌保護,81處是尚未正式公布為保護建築的擬保護建築。

  搶著掛牌 防止誤拆

  掛牌保護的目的是什麼?

  齊齊哈爾市市長劉剛明確回答:『搶救性地挖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防止誤拆。』

  他告訴記者,為了實現在開發建設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理念,從今年年初齊齊哈爾就開始在當地媒體上進行相關宣傳,直至8月的掛牌保護工作落實。

  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齊齊哈爾市規劃局法規監察科副科長劉輝向記者介紹,齊齊哈爾市規劃局局長白旭東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在今年8月上任後布置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開展全市范圍內的普查掛牌工作,並提出『先搶救式掛牌保護,然後再做進一步考證』的觀點。

  從2008年8月起,市政府派出工作人員采取走訪、踏查、征集、普查、查閱資料等方式,進入機關、部隊、鐵路、工廠、學校、社區、鄉村開展全面普查工作。這次在全市范圍內的普查工作針對兩種歷史建築:一、已經在2005年列入第一批保護建築名錄的;二、現存清代、民國、日偽時期以及建國初期的所有老建築。現已普查出近200座擬保護建築,已經掛牌81處。齊齊哈爾清真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齊哈爾的一級保護建築,過去只掛一個牌子,現在采取分類掛牌的方式,每棟建築都掛上了一個保護牌。


 

  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給每一座建築掛保護牌,在實踐中有其必要。齊齊哈爾的侵華日軍南苑飛機庫舊址在2005年公布保護建築的時候原本共三處,只掛了一個牌子標明三處飛機庫,然而,另外兩處沒有掛牌的飛機庫卻在開發改造中被拆毀,現只存一處。齊齊哈爾市規劃部門目前所做的工作正是為了防止這種『誤拆』,確保每一座單體文物建築的安全。

  劉輝還舉了一個實例:在普查工作剛剛開始的時候,發現一處保存完好的典型的日偽時期的鐵路公寓,這座公寓已經列入一處住宅小區開發改造的拆遷范圍,並且開發單位已經跟產權單位簽完協議了。規劃局趕緊過去掛上『重點保護建築』牌,並且立即修改規劃,把這座歷史建築搶救了下來。

  政府大決心衝破阻力

  據記者了解,即使掛牌保護是市政府的行為,在執行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阻力。為此,齊齊哈爾市市長劉剛同工作人員一起到歷史建築所在地進行調研,並召集規劃、建設、文化、文保、區政府等部門及新聞媒體參加專題會議進行部署,為順利推進歷史建築的掛牌保護工作提供了保障。

  為加大輿論宣傳,齊齊哈爾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趙萬山在《齊齊哈爾日報》發表題為《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建築提昇城市文化品位》的文章,齊齊哈爾市政府還在報紙上發表《關於對我市歷史建築進行普查登記和掛牌保護的通告》,對各部門提出嚴格要求,嚴禁為了部門利益隱匿、瞞報或拒不提供相關資料和信息的行為,按照要求切實履行保護歷史建築和維護保護牌的責任。

  這些做法社會效果很好,不僅宣傳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也通過依法行政的方式保證了這項工作的渠道暢通。在此期間,市長劉剛還專門為一些保護建築的問題找過產權單位做工作,減少了掛牌保護工作的阻力。

  記者看到,81處得到順利掛牌保護的擬定保護建築中,已經確定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建築有: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黑龍江省分校舊址,日偽時期嫩江鐵路大橋,偽滿鐵道警護團舊址,日式建築群落,侵華日軍軍官住宅,侵華日軍516部隊的一個碉堡及實驗樓遺址,紮龍村近百年的滿族民居。還包括建國後的工業遺產,如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原為第一重型機器廠)的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以及廠房、行政樓、技術樓和大門、圍牆等。

  確立理念 整體保護

  今年7月1日實施的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強調了整體保護的理念,而齊齊哈爾市在這次普查中也遵循整體保護這一理念。

  齊市規劃局的乾部為了解齊齊哈爾市歷史建築的背景,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掌握了一大批歷史建築的歷史功能。在普查中,他們與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協調,了解已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情況,將這一類歷史建築全部列入保護建築范圍。而對於文物部門設為單體建築保護的文保單位,也盡量做到整體保護。

  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黑龍江省分校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以前只保護了作為教學用途的建築,對周邊附屬設施未列入保護范圍。規劃局到現場調查,發現了周邊『回』字形的大量青磚建築群落為講武堂的宿捨舊址,立即進行逐一掛牌,做到了整體保護。

  齊齊哈爾有座建於1908年的清末藏書樓,是黑龍江省第一座公立圖書館,後來改為省立師范學校,是共產黨早期在黑龍江省活動的一個地下聯絡點。那裡解放後一直作民居,現為齊齊哈爾師范大學職工宿捨。這是包含了14棟建築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建築群體。2005年文物部門將其中兩棟建築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年,這裡面臨開發改造,規劃局經過多方努力後,將原定只保留其中兩棟建築的計劃改為保留其中現狀較好的8棟。

  『對於任意拆除要有罪感意識』

  目前,齊齊哈爾市規劃局正在進行掛牌保護工作涉及富拉爾基、昂昂溪俄式建築、民國年間建築、日偽時期建築,以及『一五』時期的建築等100餘處。

  他們還要采取在當地報紙開專欄的方式,每天介紹一個已經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築,一圖一文,通過這種形式征集更多的文物建築線索,同時向社會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正在進行的還有建立鶴城規劃網,為保護建築建立電子文檔。已經掛牌的歷史建築,需要有一批真正內行的專家來細致地鑒定、甄別,拿出科學的保護方案。

  市長劉剛則計劃在年終時將相關領導乾部組織起來,請國內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名專家來講座。他說:『不可能要求乾部都是建築學方面的專家,但至少要讓他們對老建築有敬畏感,要誠惶誠恐,不能輕易拆遷。對於任意拆除歷史保護建築的行為要有一種罪感意識,不要成為千古罪人。』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