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通河塑造精神提昇品位 向『全國文明縣城』挺進
2008-10-28 16:03: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肖 陳猛 馬少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8日訊 作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的排頭兵,通河的發展變化讓人驚喜:從松花江南岸遙望通河縣城,10餘座高層樓宇拔地而起,沿江一字排開,展現出大都市的氣魄。走在通河城區,樓體上沒有膏藥般的小廣告,空中沒有蛛網式的電線,條條街道寬敞乾淨,行車、行人秩序井然。

  近年來,該縣把創建『全國文明縣城』作為塑造城市精神,提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質的重要載體,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揚『超越自我、爭創一流』的通河精神,不斷加大投入,紮紮實實地開展了文明創建工作。不久前,該縣通過了中央精神文明辦委托省精神文明辦進行的『全國文明縣城』創建效果檢查驗收。

  以利民之舉創建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建設生態園林型城市、打造黑龍江省一流濱江縣城』,這是通河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目標。為此,通河縣加大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堅持規劃、建設、經營、管理並重,全面加快城鎮化步伐。

  近三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累計達到19.6億元,縣城街路全部實現白色化,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實現23.7平方米。先後實施了引岔林河水入城工程、大樹進城工程、主街道亮化工程,完成了岔林湖公園、江畔公園和人民公園三大公園的建設,規劃建設了商業步行街、地下商城建設以及各項公益設施,提昇了城市品位,方便了百姓生活,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通河注重城建與新農村建設的聯動,中心城鎮的示范效益迅速向全縣輻射。通鄉、通村公路和村內道路建設讓群眾出行更加便利,村內公園、村文化活動室的相繼落成更讓農民們感到城市文明的氣息。

  城區棚戶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是通河縣重點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以民樂小區、和諧家園、隆興花園、隆達小區為典型的棚戶區改造工程,讓低收入人群告別了低矮潮濕的棚廈子。幾年來,縣城棚戶區改造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開發建設投資累計達到14億元。建設經濟適用住房2.1萬平方米,安置低收入家庭住房378戶。以鳳山鎮青山新村、濃河鎮富強村農民集資樓、節能稻草板房為典型的泥草房改造工程,讓農民徹底告別了惡劣的居住環境。三年來,該縣共改造農村泥草房1620戶,共投入農房改造資金1.1億元,其中政府對貧困農民補助資金424萬元。農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3.5平方米,磚瓦化率達到77.1%。未來5年內,通河縣將基本消滅城區棚戶區和農村泥草房。

  近年來,通河積極統籌協調社會各項事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了幼兒教育中心、中小學校捨及圖書館、文化館,新建了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擴建了縣醫院門診部、住院處,改建了肛腸醫院、鄉鎮衛生院,並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了98.5%。社會保障覆蓋面也不斷擴大,城市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該縣還在環境優美的鏵子山景區內新建了2570平方米的敬老服務中心,讓孤寡老人們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願望。

  用道德文化建設打造健康的人文環境

  通河縣把『超越自我、爭創一流』的精神作為城市的靈魂,把思想道德文化建設作為文明創建的核心,在理論教育、道德教育、群眾性文化活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強化經常性的理論學習和形勢政策教育,全縣共設立理論宣傳欄500多個,閱報欄100多個,學習活動室100多個,建農家書屋82個,開辦經常性的電視講座,並連續舉辦了千餘名選手參加的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


 

  以重大節慶為契機,每年都開展以『愛我中華、興我通河』和『鏵子山頌』、『金色田野』、『登山節』等愛我家鄉的主題活動;開展了『三講一樹』、『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還廣泛開展了『和諧家庭』和星級家庭評比活動,目前,全縣已湧現『和諧家庭』1000個,『十星級文明戶』9850戶。

  以縣城為中心,以節日為重點,以節慶文化、機關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為載體,走出了一條縣鄉村三級聯動、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新路子。該縣現有秧歌隊、武術隊、游泳協會、老年舞蹈隊等群眾自發的文體團隊20餘個,有上萬群眾在不同場所開展形式多樣的自娛自樂活動。三年來,舉辦各種群眾性文體活動500多次,舉辦大型廣場文化活動100多場;組織群眾性體育競賽100多項;經常送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創辦了《大通河文苑》期刊,創作的文學作品在市級以上發表200多篇;創作書法藝術作品800多幅,在全國、省、市展出發表100多幅。

  目前,通河縣有國家級文明鄉鎮1個,市級文明鄉鎮2個,縣級文明鄉鎮5個;省級文明單位(標兵)13個,市級文明單位(標兵)49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村(標兵) 8個,縣級文明村59個。

  良好法治環境為和諧家園保駕護航

  在通河縣城,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會經常見到執勤的110巡邏車,讓人倍增安全感。

  多年來,通河圍繞和諧穩定的主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全面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拓寬群眾維權通道,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營造出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為『平安通河』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尤其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該縣相繼開展了『偵破命案』、『無毒地區』和『禁毒人民戰爭』、打擊『兩搶一盜』、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等專項行動,並在縣城各個社區建立警務室,在全縣82個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了治保組織和治安聯防隊伍,形成了完善的治安防范網絡。『110』、『119』、『122』三臺合一,有效控制動態環境下的社會治安。全縣刑案發案持續減少、破案率持續上昇,命案發案率為哈爾濱各區、縣(市)最低水平,今年到目前為止,命案率為零。沒有發生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和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群體性事件,賣淫嫖娼、聚眾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96%。

  通河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省生態示范縣、省文明村鎮建設工作先進縣標兵、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省平安縣、省小城鎮建設先進縣、省城鄉規劃管理先進縣、省級衛生城和哈爾濱市城鎮管理工作先進縣,並被建設部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縣。

  現在,通河正在接受『全國文明縣城』的最後審核,即將走進新的『榮譽殿堂』。

  圖為通河城區風景。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