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松花江漁業生態明顯好轉 生態鏈修復 產卵場增加
2008-10-29 10:57: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羅彥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9日訊 21日刊發的《松花江水肥江清魚多了》報道了松花江漁業豐收的喜人局面,引起漁政部門的高度重視。23日,哈爾濱市農委漁政處成立調查小組,邀請記者隨行對哈爾濱市區至雙城段松花江進行漁業生態調查。

  23日10時,調查小組的船只從漁政碼頭出發開往上游。調查工作人員介紹,松花江哈爾濱段上起雙城下至佳木斯,全長約482公裡,此行調查組主要對哈爾濱至雙城106公裡江段的漁業生態進行調查。

  在實地踏查中,漁業專家發現目前松花江漁業生態鏈已經得到明顯修復,魚類的產卵場大幅度增加了,漁副產品產量和種類也日漸提昇。但松花江污水治理尚待加強,水質仍是威脅當前漁業的最大問題。

  據哈爾濱市農委漁政處處長張瑞祥介紹,由於大頂山航電樞紐工程截流,松花江哈爾濱段最高水位曾達115.15米,成為繼1998年特大洪水以來松花江最高水位。上昇的江水淹沒了大部分江心島和淺灘,第一個好處就是給魚類繁殖提供了巨大的天然產卵場。幾乎所有的魚類都習慣將卵產在水草根莖上,淺灘既給魚卵孵化提供了必要的水溫,又保證魚卵不被水流衝走,極大地增加了孵化的成功率。生活在黑龍江內的大馬哈魚和鱘魚每年產卵期都要回游到松花江內進行產卵,幾近乾涸的眾多河口再次蓄水,讓這些珍惜魚種重新有了產卵場,今年夏季在松花江內偶爾也能覓到它們的身影。

  其次,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使松花江漁業生態圈得到明顯修復,食物鏈的各環節更加均衡壯大,將使松花江漁業發展更加持續穩定。在水草茂盛的江心島旁,調查小組工作人員用小漁網隨意一撈,就有許多剛剛成形的小白魚進入網中。張瑞祥說,截流後的松花江水量豐沛,很多灘涂島嶼成為淺灘,使靠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食料十分豐富,這些小白魚就是可以直接進食草籽草根的一種食草魚類。迅速繁殖起來的小白魚、鯽魚、『麥穗魚』又是大型雜食魚類的美味,?魚、『懷頭』等典型的雜食魚類最喜歡捕食水中的小魚。從漁民的捕魚狀況來看,這些魚種和近年來已不多見的雜食大白魚逐漸多起來,也正好印證了這一觀點。

  漁副產品產量和種類的迅速提昇可以說是今年漁業發展的第三個可喜之處。工作人員沿途對很多江岔河口水位測量發現,水位普遍比往年增高了半米至一米。

  在雙城永勝鄉一處河口,一艘漁船上准備了兩張網。漁民張某告訴記者,今年江蝦較往年增加了不少,捕魚的同時偶爾也會撈到蝦,所以准備了一張漁網和一張蝦網。蝦每斤能賣到20元錢,要是找到好灘,一天撈蝦的收入不比打魚少,有時還能撈上來幾只小蟹子。

  張瑞祥說,河口和江岔是漁副產品的主要產地,很多江蝦河蟹都在這裡繁殖生長。純正的河蟹已經絕跡多年了,目前這些蟹子大多是人工飼養的,跑出來後在大自然中找到合適的棲息環境就定居下來,雖然數量不多,但也足見松花江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

  但就在這似乎樂觀的形勢下,另一個隱患卻凸現出來。隨漁政人員踏查時,記者在何家溝河口處看到,這裡仍在向松花江排放著污水,陣陣刺鼻的腥臭味很遠就能聞到。

  張瑞祥介紹說,近年來隨著政府治污力度的加大,哈爾濱市區段的排污口已由數年前的11個,減少到1個了,松花江水質有了明顯改善,但污染物仍對漁業發展存在著威脅。

  這是由於江水截流導致水流變緩,這樣上游自然排放的污染物就會在哈爾濱段形成滯留,封江以後它們將在冰面下發酵,這樣就會降低江水的含氧量。要是再遇到一個的多雪的冬天,沒有足夠的陽光照射到冰面以下,冰下的部分魚類就可能因為缺氧而死亡。

  這是目前截流後松花江漁業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也是對今冬漁業的一個考驗。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