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專題】我省遲子建獲茅盾文學獎 成惟一獲獎東三省作家
2008-10-31 13:51:08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剛剛揭曉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結果中,賈平凹的《秦腔》、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麥家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四部作品榜上有名。我省作家遲子建,亦成為惟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東北三省作家。

  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在《收獲》雜志上登載,並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於2005年12月出版以來,受到讀者和評論家的熱切關注。這是我國第一部描述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最後一位女酋長的一天講述了一個民族一百年的歷史,展現了這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被評論界稱贊為: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挽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悲哀,其文學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更多>>


  

  
  遲
子建獲獎感言:謝謝!一個人也許不該記住榮譽的瞬間,但是在這個時刻我要坦誠地說:這個時刻,這個夜晚會留在我的記憶當中。因為我覺得跟我一起來到這個頒獎臺的不僅僅是 我,還有我的故鄉,有森林、河流、清風、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給我的文學世界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感謝大興安嶺的親人對我的關愛,感謝推薦此書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黑龍 江省作家協會,和《收獲》雜志社,感謝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在我修訂長篇時所提供的美好環境,同時在這裡,我還要感激一個遠去的人—我的愛人,感激他離世後在我的夢境中 仍然送來親切的囑托,使我獲得別樣的溫暖。

  茅盾文學獎選擇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是我的幸運。在此我還想說,那些沒有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的一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如輪椅上的巨人史鐵生先生,他們的作品也值得 我們深深的尊敬,他們的作品也依然是過去四年中,中國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本屆茅盾文學獎的各位評委老師,感謝你們對一個誠實勤懇的寫作者的厚愛和肯定,感謝你們把莊重的一票投給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我相信是你們深厚 的學養和良知,與這部作品的主旋律產生了共鳴,謝謝你們!      更多>>

  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每四年評選一次,被視為中國文學界長篇小說類的最高獎。本屆茅盾文學獎作品的評選范圍是2003年到2006年出版的13萬字以上的長篇小說。經過初評共有24部作品入圍最後終評,包括莫言的《四拾壹炮》、楊志軍的《藏獒》、王蒙的《青狐》、畢飛宇的《平原》、史鐵生的《我的丁一之旅》、王立純的《月亮上的篝火》等。為做好評獎工作,中國作協組成了以鐵凝為主任,陳建功、李存葆為副主任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歷時六個月,通過初選小組的遴選以及評委會的終評程序,四部獲獎作品脫穎而出。
  遲子建是中國作協第六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一級作家。她1964年出生於中國的北極村——漠河,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范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她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五百萬字,出版單行本四十餘部。曾三獲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遲子建將小說的結構比作四個樂章:《清晨》單純清新,悠揚浪漫;《正午》沈靜舒緩、端莊雄渾;《黃昏》疾風暴雨,斑駁雜響;《尾聲》和諧安恬,滿懷憧憬。她說,《額爾古納河右岸》是我唱的一支蒼涼的長歌。2004年8月,遲子建專程到根河市,通過追蹤馴鹿的足跡找到了山上的獵民點,找到了筆下女酋長的原型,傾聽她們內心的苦楚和哀愁,她被女酋長和女薩滿的生命觀深深打動了。之後用三個月的時間集中閱讀鄂溫克歷史和風俗的研究資料,做了幾萬字的筆記。
  遲子建說:《額爾古納河右岸》浸透著我對歷史的思考,當然這種對歷史的思考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它與現實還是有著很大的關聯。我覺得僅僅憑吊歷史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能把歷史作為『現實』來看待,作品纔會有力量。在我眼中,真正的歷史在民間,編織歷史的大都是小人物。因為只有從他們身上,纔能體現最日常的生活圖景,而歷史正是由無數的日常生活畫面連綴而成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雖然只有20多萬字的篇幅,但我在裡面講述的卻是鄂溫克的一個部落近100年的歷史,而且舞臺只有一座,就是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森林。
小 調 查

預  告
  據悉,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大會將於11月2日在茅盾故裡浙江桐鄉烏鎮舉行。       更多>>
四部作品上榜
您知道遲子建嗎
  遲子建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漠河縣,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范學校,1987年進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合辦的研究生院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遲子建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作品500萬字,出版著作40餘部。她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鍾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等。她曾經獲過兩屆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各種獎項,作品被譯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雪月牛欄》獲1995年-1996年魯迅文學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小說《白銀那》獲《大家》雜志第二屆紅河文學獎,長篇小說《晨鍾響徹黃昏》獲1995年東北文學獎。《額爾古納河右岸》於2008年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憑借散文作品《光明在低頭的一瞬》獲得第三屆『冰心散文獎』。

  《光明在低頭的一瞬》,文章不長,寫她在俄羅斯一座教堂的經歷,在教堂裡,她看到了喜愛的畫家魯勃廖夫的壁畫,然而當她從畫上收回目光低下頭來的一瞬,卻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靜地打掃祭壇燭油的老婦人。她細寫了老婦人的外形動作和對清掃燭油職責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勞作是安然的,而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種永恆的光明:光明的獲得不是在仰望的時刻,而是於低頭的一瞬。』

   發表於2005年第3期《鍾山》的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遲子建於2007年10月第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

   主要作品分類目錄:
   長篇小說
   《茫茫前程》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 年
   《晨鍾響徹黃昏》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7 年
  更多>>

 

責任編輯:宋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