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日訊(記者 朱丹鈺) 『了解到自己其實也很棒,只是先前沒有發現,別人不應該叫「別人」,應該叫「另外的我」,「另外的我」走在我前面,我要努力緊跟著走……』這是哈工大能源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訓練活動後寫下的心得。作為招生就業處設立的職業生涯規劃項目的試點單位,能源學院以『學生的就業服務從學生踏進校門開始,並且貫穿於學生在校的4年,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學生就業服務體系』作為指導就業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能源學院的就業服務體系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要載體。職業生涯規劃是面向全院學生開展的就業服務活動。與以往從大四和研二開始進行就業教育不同的是,能源學院的就業教育始於大一。『實踐證明,從學生一進校門起,就應該使其樹立起「生涯規劃」的概念,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明確職業目標,從而在大學階段有目標地為就業做好准備。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纔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能源學院黨委副書記何晶說。
在長達28頁的《能源學院學生生涯輔導設計方案》中,從方案設計的前期調研到4個年級詳細的訓練方案再到方案效果的檢測與評估,每一個環節都有周到、細致的說明。整個職業生涯按照年級不同分4個階段進行,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訓練目標和側重點。
大一階段的訓練稱為『適應與定位』,主要通過專業和就業教育幫助大一新生建立對專業和學科的認知,幫助學生對自己和職業做出主動、自覺的計劃和設計。『能源講壇』主要聘請校內外學者和知名校友講解專業前景和就業形勢,為每個小班配備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助理則從專業和研究方向上對大一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大二階段的訓練稱為『學習與准備』,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就業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遍及全體大二學生的學生活動和就業工作組的活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進行訓練,使學院具備求職必備的基本素質。大三階段的訓練稱為『行動與實踐』,經過了前兩年的積累,學生基本具備對專業和自我的正確認知以及就業所需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因此學院這時主要側重於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借助於『行業訓練營』這個活動載體,通過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請企業內的校友和成功人士作經驗介紹等方式,使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合理性做出判斷,並做出相應的調整。大四階段的訓練稱為『檢測與評估』,這時學生進入就業的『實戰階段』。因此,學院不失時機地開展面試禮儀、面試技巧、簡歷撰寫等專家講座,組織『模擬招聘』活動,聯系就業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就業。
除按部就班地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服務外,能源學院還把就業工作『做到前面,做到就業單位,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學院負責就業的老師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與企業接觸和交流的機會,經常到相關的企業走訪交流,促進與企業合作平臺和協議的增加。在學校組織大型招聘會前,能源學院每年都會邀請行業內的多家企業進入校園,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供需交流。此外,學院還在多家著名企業建立『能源專業人力資源庫』,借助校友的力量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
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規劃,能源學院將『全員育人』的思想融於就業服務中。針對各小班專業方向的不同精心配備的班主任均是專業的骨乾教師,由研究生組成的班主任助理隊伍則為學生提供全程的跟蹤式幫助。很多研究生導師在培養研究生的同時把就業融於其中,幫助研究生找到了很好的就業崗位。
近年來,能源學院將就業教育與服務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以科學方法為指導,以體驗式教育與生涯規劃相結合,就業工作成績穩步上昇,連續幾年的就業率在全校都名列前茅。2008屆畢業生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95.3%,碩士一次就業率100%,就業單位大部分都在專業對口的大型國有企業、電力部門、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