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數字見證哈爾濱供排水事業改革開放三十年長足發展
2008-11-01 21:52:15 來源:東北網  作者:趙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日訊(記者 趙海)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哈爾濱供排水事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與現代都市相配套的較為完善的供排水網絡體系。集團平均日供水72--76萬立方米,供水人口249.6萬。平均日排水約100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48.75萬立方米。

  改革開放初期,停水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由於當時哈爾濱市自來水日生產能力僅為22萬噸,供水管道長度只有452公裡,全年供水量7977萬噸,生活用水人口128萬人。自來水生產能力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的正常供水。為解決這一問題,30年間,先後新建、擴建和改造了現有水廠等,數十條供水乾線,改造了偏僻區域生活用水長期靠人抬肩挑的狀況。為提高城市飲用水質量,緩解城市供水緊缺狀況,2003年供排水集團建設磨盤山水庫工程。截至2007年末,磨盤山水庫一期工程形成了日供水45萬噸優質水已經送入哈爾濱市區,165萬市民第一批飲用磨盤山優質水。

  目前,磨盤山供水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工程將於2009年末竣工投產,形成日供水90萬立方米。截至2007年末,哈爾濱全市自來水日生產能力是1978年的6.5倍;供水管道總長度是1978年的3.3倍;雖然生活用水人口在增長,但目前全年供水總量是1978年的4.9倍,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市的供水緊張問題。

  推進全市工業企業污染源的治理,進一步解決了城市江河的污染。截至到目前,市區排水泵站已發展到22座,比1978年增加8座,排水管道長度是1978年的4.1倍。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環境和質量,促進生態城市建設,哈爾濱太平污水處理廠於2004年6月建設、2005年10月通水。文昌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分別於1996年和2001年開工建設。2003年6月通水運行,結束了哈爾濱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零的歷史性突破。同時,標志哈爾濱市污水已經告別了自然排放,進入全國達標排放城市序列。

  為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標准,2006年6月,續建文昌污水三期工程,並於今年10月通水運行,使文昌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達到了32.5萬立方米/日完整的二級處理能力。哈爾濱市松花江南岸現有的4個污水匯水區中的馬家溝匯水區與沿江匯水區實現了污水達標排放,我市的污水二級處理率達到65%,促進了國家節能減排任務的落實,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