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佳木斯撫遠縣33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助農民增收
2008-11-04 10:13:16 來源:佳木斯日報新聞網  作者:孫立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4日訊 寒露過後,地處邊陲的撫遠大地到處是秋收的農民忙碌的身影。寒蔥溝鎮星火村農民、新農村致富帶頭人呂洪安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對記者說`:『我今年種植的3800畝水稻又喜獲豐收,收入近百萬元,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給我帶來的實惠。』

  據縣農委主任段洪光介紹,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3個,會(社)員1.6萬人,帶動農戶0.8萬戶,佔農業總戶數的36.3%。這些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架起了致富的橋梁。

  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集中生產要素,實現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目前,撫遠縣大豆產業聯合會已發展會員517個,涉及全縣9個鄉鎮69個行政村、5178戶豆農。形成以撫遠鎮為核心,綠色和無公害大豆種植面積已覆蓋全縣9鄉鎮69個行政村,帶動當地農民形成區域性綠色和無公害大豆產業帶,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目前,聯合會核心區種植綠色大豆面積50萬畝,幅射面積120萬畝,產優質大豆2.5億公斤,總收入6.6億元。據統計,全縣2007年各類合作組織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7530多元,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295元。

  帶領農民走出『小農』。合作組織在千家萬戶經營者與千變萬化市場之間架起了橋梁,使會員告別了一家一戶的提籃小賣,走向了統一高效的市場,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這個載體,農民由分散走向聯合,由單一的生產者變為生產經營者,獲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擺脫了『小農』束縛,實現了規模經營。該縣大豆產業聯合會以『找豆農結親、給豆商聯姻、幫豆農致富、為豆業添薪』為宗旨,通過完善產銷服務,開拓縣外市場,2007年聯合會實現收入6.6億元。寒蔥溝鎮14戶農民聯合起來,由專業生產經營大戶牽頭,共同合作組建,創辦了大豆生產合作型協會。在5300畝面積上實現了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營銷的『六統一』。

  加速推進產業昇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同一產業進行勞動、技術、資金、知識等合作,因而產業化程度提高,專業人纔多,與市場聯系緊,信息靈,有利於產業實現由粗放到集約,由單一到復合,由平面擴張到深度拓展的轉變,走出一條由大戶到大產業,由統一技術到統一標准的產業昇級之路。撫遠縣富江生豬養殖協會通過實行『五個統一』(統一供應仔豬,統一配送飼料,統一防疫檢疫,統一銷售和統一標准),打造出了『富江生豬』的品牌,並通過了省級無公害一體化認證。產品除滿足縣內市場供應外,還銷往前鋒、前哨和二道河等國營農場。該協會全年出欄生豬近8000頭,實現產值1.2億元。

  記者感言: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農民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批以農民為主體、以民辦為核心、以利益為紐帶、以服務為手段、以章程為依據、以增收為目的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願這樣助農增收的合作經濟組織在我市遍地開花,帶領更多的農戶走上致富路。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