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期,在國家糧食政策的拉動下,我省大豆和水稻的市場收購價有所回昇。但糧商和農民觀望的心理都比較強,因此,市場上的糧食購銷主要以小量現購現銷為主,基本未現大量收購。
記者日前從省糧食局了解到,受國際大豆期現貨價格下跌的影響,我省大豆上市後收購價格一度比較低。10月末,中國儲備糧公司開始在黑龍江省內開秤收購大豆。入秋以來一路走低的豆價開始迅速回昇。中儲糧今年在黑龍江省一共開了82個庫點,准備掛牌收購大豆20億斤,消息傳出後,大豆市場收購價明顯上昇,大多地區都在3.6元/公斤以上,哈爾濱周邊最高價已達到3.76元/公斤,超過國家政策規定的3.70元/公斤。賓縣新甸鄉農民經紀人孫澤忠以3.5元/公斤的價格收購了八千多斤大豆,運到新甸糧庫卻因為水分超標被降了等級,只能賣上3.54元/公斤,老孫一撥小算盤決定不賣了,他說這兩天大豆火、不愁賣,市場價都不會低於3.6元/公斤。我省新稻上市初期價格比較高,此後隨著上市量的增加而走低,國家臨時存儲稻谷收購政策出臺後拉動了市場收購價格的回昇。目前,長粒優質品種水稻的收購價,大多已接近或超過國家政策收購價,哈爾濱周邊的收購價上昇到了1.88元/公斤。而隨著國家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吉林水稻目前的市場價格較半月前每斤提高了8分錢。
目前,一方面由於收購企業擔心政策性收購指標完成後,市場收購價會回落,加之對糧食市場後期走勢判斷不准,不敢貿然入市收購。另一方面,農民仍期待著糧價上昇,因此,市場觀望惜售心理比較強,糧食市場並未完全啟動。
有關專家建議說,今年糧食市場將以政策為主導,在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的引導下,近期糧食價格的變化不會太大,農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適時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