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勃利縣惠農光纜鋪進村屯 家家都能看到50套節目
2008-11-05 13:57: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彩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5日訊 到勃利縣采訪,行車路過縣郊時,一處設計別致、整潔規范的黃白相間小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柵欄圍起的小院方正而乾淨,門楣上方懸掛的標志牌,白底黑字十分醒目。這個地方叫『大四站廣播電視站』,是該縣廣播電視局投資興建的一個鄉鎮廣播電視站。

  負責這裡工作的徐恩富告訴記者,大四站所轄區域屬於半山區,村屯分散,廣播電視信號的轉播覆蓋及5000多戶農家的廣播電視安裝與維護工作,全靠這個小站。像最遠的曙光村,離這裡25公裡,可只要來個電話,維修服務人員的微型面包車很快就趕到。他說,現在的村民幾乎家家都能看到50套有線電視節目,而且信號接收好,收視質量高。

  據縣廣播電視局局長曲江介紹,建一個大四站這樣的鄉鎮廣播電視站,要投資60多萬元,而2004年他們一下子在全縣建起了10個,如同『復制』般,規模、標准全都是一模一樣的200平方米辦公用房,還配備了微型維修專用車、電腦、高檔辦公桌椅等。興建鄉鎮廣播站,極大地提高了全縣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農村有線電視的安裝、維修和服務效率,贏得了廣大農村廣播電視用戶的一致好評。

  『如何體現公共文化服務意識?就是不計成本,不用效益衡量。』局長曲江如是說。

  在該縣廣播電視局,記者聽到的例子更多:勃利縣與林口縣交界地帶有個村子,屬於林區,地處偏遠,連無線信號都很難收到。為了讓300多戶農民看上質量好的有線電視,廣電局硬是把25公裡的光纜鋪到了那裡;勃利鎮吉祥村三隊是個只有20多戶村民的小村,10多公裡的距離雖不能說遠,但一公裡2萬元的成本,恐怕一輩子也收不回來了,可考慮到農民收看的需要,他們還是給鋪了光纜,讓村民和城裡人一樣看上了有線電視;西大圈國家自然風景區,都是原始森林,原來連電話都不通,現在100戶居民也看上了電視……

  為加快電視覆蓋工程建設步伐,自2002年初開始,勃利縣廣電局采取職工集資、廠家賒欠等融資辦法,多方籌措資金,投資4000多萬元,利用兩年時間,鋪設了全縣鄉村(屯)光纜網,總裡程達720公裡。實現8芯光纖到鄉鎮,4芯光纖到村屯,光纜入村屯率100%。

  8芯、4芯是什麼概念?曲江說,目前全縣已經實現電視100%覆蓋率,無線發射機可轉播中央一套、二套、七套、黑龍江新聞頻道及三套廣播節目,有線電視可收播中央及各省、市電視節目共50多套,全縣207個自然屯完全實現了電視『村村通』——而這樣的程度只佔用了光纜中的一兩個『芯』。那麼,如此前瞻意識,大膽投入,就是看准了未來市場的巨大潛力和良好發展機遇。現在,該局已經開始為中國網通等部門提供有償服務,每年服務費用25萬餘元。

  網絡實現村屯全面覆蓋後,還要想方設法增加入戶率,提高網絡運營效率。為此,勃利廣電局通過優惠安裝和減免政策,調動全縣廣大農戶安裝有線電視的積極性,努力為邊遠山區和貧困農戶安裝有線電視。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農村入網率由建網前的18.9%提高到85%。同時還投資400多萬元,對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臺進行全面更新改造,將原有廣播電視發射機全部更新為低能耗、高指標、高效率、故障率低的全固態廣播電視發射機,購買了目前最先進的廣播電視測試設備和專業維修工具,改造了配電設施。目前無線發射臺共轉播7套廣播電視節目,節目質量清晰,使邊遠山區和貧困群眾都能收看收聽到廣播電視節目。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