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哈爾濱市的環境衛生保潔,實行市、區、街三級管理體制,街道辦是距離百姓身邊環境最近的環境衛生管理者。在本報與哈市城管辦主辦的『身邊垃圾搜索行動』中,非封閉的居民庭院和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成為市民舉報環境髒亂的重點,街道辦的工作於是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居民庭院投訴多
『身邊垃圾搜索行動』開展至今,沒有封閉管理的居民庭院和沒有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的居民小區一直高居環境髒亂投訴的第一位,超過了總投訴量的60%。以10月23日為例,當天的投訴信息為24條,投訴居民庭院、單元門前、樓道髒亂的信息就達到了17條。投訴的內容包括:樓道內的樓梯無人掃、院內垃圾遍地多年無人清理、建築垃圾和裝修垃圾擋路、煤灰成堆等。
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對於這類投訴,記者將信息傳給哈市環衛辦,環衛辦再轉給各區城管局環衛科,環衛科將信息按照職責分工和行政區劃向下分配,涉及居民庭院和樓道衛生的最後由各個街道辦事處來負責完成。由此不難看出,街道辦事處清理髒亂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城市環境衛生的成果和百姓身邊的環境。
衛生費18年未變
街道辦雖小,但『五髒俱全』,在政策上傳下達、便民利民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市容環境衛生等諸多職能面前,環境衛生常常被當作二線工作來完成。記者注意到,市裡有城管局,街道辦也設有城管辦。一個辦事處的城管辦,多則七八人,少則兩三人,分管的業務卻是市容、環衛、清冰雪、庭院改造等一樣也不少。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大頭小腿』的機構設置,乾好了是奇跡,乾不好很正常。
香坊區六順辦事處下轄10個社區的庭院和樓道、背街背巷8條,清掃保潔面積5000平方米。具體工作是清掃居民樓道、收集袋裝垃圾、清掃居民庭院等。據該辦事處副主任常玉松介紹,他們辦事處的衛生費收取標准執行的是1991年的標准,18年來,每戶居民每月交1.20元,攤到每天就是4分錢。
記者了解到,盡管居民衛生費偏低,但該辦事處收繳到的衛生費也沒有全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是按照慣例被區級財政收繳了20%,其餘的部分纔用於轄區的衛生保潔。
庭院工跳槽掃街
49歲的聶玉忠是香坊區六順街道辦的一名保潔員,他在該辦60人的保潔隊中還算是『年輕人』。一年365天,他每天的作息時間是2時起床,2時30分開始爬樓拿各家門前的垃圾袋,統一收集到單元門口後,裝上三輪車運到垃圾點;白天還要負責居民庭院和樓道的日常保潔。平均每天要乾10個小時左右。一個月下來,按照工作量的多少,能夠拿到400元至500元的工資。『以前在垃圾中撿廢品是一筆不錯的額外收入,1個飲料瓶0.10元,1公斤廢報紙能賣到2元錢,現在「破爛」大降價,1個飲料瓶只能賣4分錢,1公斤廢報紙纔值0.80元。』聶玉忠告訴記者,他們的街道辦保潔隊聽說街路的『大保潔』臨時工月工資已經漲到了650元,已經跳槽了10來個人。
據香坊區六順辦事處城管辦科長孟憲文介紹,因為工資低,他們街道辦的環衛工一直在鬧人荒。
保潔關鍵在街道辦
街道辦的保潔水平提高,困擾哈市多年的背街背巷、非封閉的居民庭院和無物業管理的小區環境髒亂問題纔能從根本上解決。對此,日前,哈市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以區街為責任主體的基礎管理運行機制,將街道辦事處工作重心由經濟為主轉變到抓城市管理和社區服務上,進一步強化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工作職能。』根本目的是強化街道辦事處的基礎作用。哈市城管辦負責人也表示,街道辦事處是建設乾淨城市的關鍵環節。
從城市管理實踐來看,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礎,這個層面不動起來,居民庭院、背街背巷的環境衛生和日常的管理很難落到實處。同時,還要求各區政府盡快調整街道辦事處職能,強化辦事處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要馬兒跑不給馬吃草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如何充分調動街道辦事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成了擺在政府和環衛部門面前的一道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