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落實到教育工作中,要研究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制度,確定重中之重地位;研究教育服務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舉措;研究完善鞏固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的新思路、新辦法。尤其要緊緊圍繞解放思想,來推動全省教育科學發展。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黨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提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民全面發展』,要求提高農村學校建築質量,落實安全標准和責任,以及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解放思想,必須以思想的新解放引領改革的新突破,把思想解放的著眼點、著力點放在科學發展上,放在中央和省委重大戰略部署落實上,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創新環境,推動教育發展真正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解放思想』落實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要突破思想觀念層面的束縛,堅持『不破不立』,創新發展理念。具體講:
第一,要破除傳統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理念。教育系統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要破除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觀念,樹立更加關注民生、綠色發展的思想。窮國辦大教育逼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的出路,極大刺激了教育發展,滿足了人民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經濟實力大幅增長,政府投入逐步到位時,必須適時、適度考慮群眾承受能力。辦學必須講究經濟效益,但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不能隨意設立新的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准,更不能巧立名目亂收費,特別是要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貧困家庭子女,完善助學體系建設。
第二,要破除就教育論教育的發展觀念,樹立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黑龍江的教育必須與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必須與黑龍江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這叫立足社會辦教育,立足發展辦教育。職業教育不能忽視技能培養,要面向市場,面向就業,面向地方發展所需辦學。高等教育要從總體上立足國家需求、地方發展,針對現代化建設和學生全面成長設置學科專業,更新教材。我們要主動研究教育發展規律,摒棄把教育發展封閉起來和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自覺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以系統性思維、國際化眼光、現代化理念,正確認識教育的戰略地位,自覺地從『基石』高度認識教育,從『基石』戰略上發展教育。
第三,要破除狹隘的局部觀念和本位主義影響,樹立全局觀念和全局視野。比如思考農村教育,『三農』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教育就必須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全黨建設新農村,教育就必須培養新農民;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經濟奔小康,教育就必須提供充足的人纔、智力支持,等等。比如高教強省建設、標准化學校建設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是全省教育的大局,各地、各高校都要結合各自實際,思考如何為全局服務。
第四,要破除唯條件論的發展觀,樹立硬件與軟件、外延與內涵並重的發展思想。我們不能僅把辦學條件的改善作為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解決當前教育問題,更多的是思想和管理問題,是人的問題。所以,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必須強化管理,以人為本,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要科學發展,真正樹立起硬件與軟件、外延與內涵並重的發展思想。
第五,要破除單一質量評價觀,建立多元的質量評價體系。基礎教育新課改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制度,改變傳統的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教師唯一標准的做法,建立起一套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新型多元的評價體系。職業教育要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人纔觀和質量觀,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考核,建立以能力為本位、評價主體和方式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高等教育也需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多樣化,多樣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樣化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從而也應當有多樣化的教育質量標准。高等教育只有為社會提供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教育,纔能滿足社會對各類人纔的需求和人們個性發展多樣選擇的要求。
第六,要破除狹隘的教育管理思想,樹立以人為本、人纔至上的觀念。教育落實『以人為本』,要牢牢把握兩條:一是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二是辦學以人纔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思想,並自覺地貫徹到教育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現在的突出問題是,我們的一些乾部缺乏科學的人纔觀,不大懂得如何育纔、聚纔、用纔,不怎麼具備遵循人纔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人纔作用的科學觀念和正確態度。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真正樹立人纔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第二,重用人纔觀念。第三,樹立愛惜人纔觀念。第四,要克服管理中人治觀念,樹立依靠法律、制度管理人纔思想。努力營造有利於優秀人纔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環境,營造有用武之地、無後顧之懮的環境,營造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的和諧寬松的環境,營造自由民主、活潑進取的學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