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9日訊 用自己擅長的技能作為資本,去和別人交換自己想學的技能,不僅不用花錢,還能交朋友,這樣的方式,你喜歡嗎?易物一度是網絡的流行時尚,而現在的換客們已從單一的交換物品,昇級到交換技能,與交換物品不同的是,『技能交換』交換的是無形產品:想找專人教你英語口語?想請人指導你打網球?想找個專業的拉丁舞伴?現在除了去各種培訓學校,你還可以嘗試時下正流行於網絡的『技能交換』。在此類網站上,只要你有一定專長就可以交換自己想學的技藝:廚藝、語言、經驗……什麼都行。換客,這個時髦的群類,已經不單單局限於物品的交換,技能交換、信息交換、服務交換等也在其擴展的范圍之內。
互取所需纔是根本
『我是一名退伍女軍人,來自大慶,我所掌握的技能有普通話、唱歌、擒敵拳法、專業化妝,我想交換的技能是,街舞、英語和photoshop圖像處理。』這是網民『凌馨』在某『技能交換網』上發布的一條信息。『我會針灸減肥,還拿到了導游證,對旅游也有一定的了解,會做家常菜,味道還可以。我想交換學平面設計和Photoshop。』同樣來自齊齊哈爾的小白也在網上尋找換友。在許多網站,記者看到,用自己擅長的技能作為資本,去和別人交換自己想學的技能,只需上網,不用花錢,還能交朋友,這種方式已經成為時下許多年輕人的新選擇。
居住在哈市道裡區的劉先生在會計事務所工作,擁有豐富的理財經驗,但英語不好一直是他職業昇遷的瓶頸。他找的英語培訓學校並不理想:『學40個小時的英語就要3000元!』最後,他試著在一家技能交換網站上貼上了自己的『交換帖』。『注冊時我對自己的財會技能還有懷疑,害怕沒人理會。』劉先生說,但帖子上網後兩周內他就接到6個問詢電話。最後,他和其中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蘇先生成了好友,兩人約定每周五晚上共同學習財務知識和練習口語。『我們的互利教學已經持續4周,目前我很滿意。』
和劉先生相比,哈工大劉小姐的交換帖是『我要用教英文換人際關系』。劉小姐說,自己老家在外地,她是工大外語系畢業,畢業後留在哈市工作,目前從事廣告行業。因為在這裡工作,可認識的朋友很少,但工作性質又要求自己必須多結交各行業的朋友。她說:『我的基本要求就是只要對方堅持介紹朋友給我認識就好,我可以教對方英文。我自己的生活圈子比較狹窄,別人介紹會比較迅速。』
張賓工作兩年後,覺得英語很重要。可沒想到出了學校,學什麼都貴,他尋遍了本城N個英語培訓地,相當貴,捨不得。找來找去他終於找到一個『技能交換』的平臺,迫不及待地提筆寫一公告,大致內容是想找個英語水平上乘的,來做老師,他可以教其網頁設計與制作、 flash動畫等與網頁相關的技術;希望交換的方式是,你教我一個時辰,我教你一個時辰,雙方都不支付任何的費用。』出乎他意料的是,消息一公布,揭榜人相當踴躍。有英語翻譯、教師,還有一些剛入行的同行。經過仔細篩選,他最後選擇了一位漂亮、細心、嚴格的老師———小微。
其實,小微先前也發過一個帖子:想用英文換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比如法律、財務以及網頁設計等方面知識。『結果我也引來律師N個,財務N個的回復,甚至還有一個女孩煞有其事地發了一份簡歷給我。』小微說,自己的MSN每天被很多人加,最初很不適應,還以為中了病毒。
幾天後,兩人下班後約在一家KFC碰面,一人一杯飲料,小微給張賓講一個半小時英文,張賓給她講一個半小時網頁設計。小微是有備而來,不僅挑選了一本水平適宜的新概念教材,備了課,而且每次下課後都會給張賓布置家庭作業,下次上課前也要考張賓。而教學的後半段時間,嚴格的小微馬上轉變成謙虛的學生,努力跟著張賓老師學習網頁制作。
價值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據了解,技能交換最早出現於歐美生活諮詢類網站,近一年來纔開始在中國興盛起來。從每天近百條的論壇發帖量和更新速度就可以看出其發展速度非常快。某換客網站在其各大城市板塊都設置了技能交換項目,僅哈爾濱地區就有近500條『交換帖』:用法律諮詢交換學開車、用西式餅乾制作方法換取裁縫技術、用吉他彈奏技能換旅游行程規劃……
哈爾濱市某技能交換版的版主老孟認為,『技能交換』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交際模式和學習空間。只要是你的長處都可以用於交換,每個人都有可以進行交換的技能,而這兩種交換技能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
記者隨機采訪了20名技能換客,他們當中3人已找到滿意的技能交換對象,另有3人正在反饋者中挑選對象,其餘換客表示還在等待。雖然好處顯而易見,但網絡技能交換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對個人安全問題有顧慮,22位被訪者中有9人曾接到與技能交換無關的電話打擾。哈爾濱大學大二學生燕景泉從去年11月份在某技能交換網上發布用高數知識交換唱歌技巧,可是至今都沒有換友回應。在某技能交換網站上,記者發現,成功進行技能交換的並不多。某網站的站長向記者透露,其實技能交換不如直接找相關的人效率快。物物交換可以一次性完成,但技能交換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來彼此交流,這時候,雙方的彼此交流顯得異常重要,也只有雙方都擁有對方需要的技能時,纔能達到最好的交換效果。因此,使用技能交換的時候,很大一部分換友不太考慮付出的價值,而更多的是抱著交朋友的目的。他提醒廣大『換友』,網絡平臺畢竟是虛擬空間,從網上走到網下時一定要有足夠的防范意識,在雙方了解甚少時,交流要控制在技術交流層面,不要急於透露過多個人信息。
專家意見:優點與風險並存
對於技能交換這一現象,哈爾濱師范大學張虹教授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網絡作為交往平臺,能使信息量成倍增長,人們根據興趣結伴互助,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種專長交換與農村農忙時期的「換工」性質是一樣的———大家各取所需。』張虹說,技能交換一方面表明現代社會競爭不僅僅要求人有一技之長,而是多技之長,另一方面也表明現代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
針對這種逐漸流行的通過網絡實現互求所需的方式,記者采訪了省社科院社會學專家鄧教授,他表示,網絡技能交換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能交流方式,一方面說明社會在不斷進步,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不僅需要人有一技之長,更需要多技之長;另一方面也說明現代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很多人樂於去展示自己的纔能,同時通過技能交換對技能進行儲備。
『白領階層和大學生之所以成為技能交換的主要群體,正是說明了通過網絡進行自我充電方式的方便,以及網絡交流的低成本特性和高互動性,這也是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當然,網絡畢竟是虛擬的世界,網友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加強安全防范意識。』鄧教授說。
同時他指出:『技能交換』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交際模式和學習空間。他表示,隨著近年來BBS論壇的流行,人們有了一種跨越空間,尋找志趣相投者的交流方式。圍繞專題論壇衍生出的車友會、驢(旅)友會等等,就是網絡時代的新興俱樂部。圍繞論壇誕生的這些『俱樂部』,大都由一個有號召力的版主發起,不定期舉行集體聯誼或者『腐敗』活動,比如自駕游、公益勞動。但這種論壇聯誼是統一的集體行動,缺乏針對性和一對一的服務機會。『技能交換』欄目,正好提供了專門學習某種技藝的空間,在群體中不夠活躍的靦腆者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技能交換』版主老孟則說:其實『技能交換』的范圍還遠遠不止這些,只要是你的長處都可以用於交換,每個人都有可以進行交換的技能,而這兩種交換技能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沒有誰虧本誰盈利的概念,精髓只有一句話———『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
『技能交換』注意事項
1.見面時安全第一。在沒有見面以前,一定要通過電話聯系對方,核實對方身份。雖然通過電話核實不能保證核實的准確性,但是對有非分之想的不法分子,也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尤其是女孩子,應該更加注意。
2.第一次見面應該選在人多的公共場所。女孩子最好找朋友陪同,不僅為了以防萬一,同時也可以多認識一個朋友。
3.在交換開始前,最好向對方了解一下你想和他交換的東西,是否是你想要的,水平到底怎樣,做到心中有數。
4.在交換開始後,除非必要,盡量不要到對方家裡或者住宿的地方,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