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東北農業大學校長李慶章:立足龍江發揮優勢積極服務
2008-11-09 13:10:4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訊 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高教強省』的戰略部署,這既是我省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纔強省』戰略的重大舉措,又是促進我省高等教育大發展的難得機遇,也是我省高等院校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東北農業大學是我省省屬高校中唯一一所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建校至今,學校始終堅持以『立足龍江、面向「三農」、發揮優勢、積極服務』為辦學宗旨,始終以塑造新型『北大荒人』和服務『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纔支持、科技動力和知識服務。特別是近10年來,學校共培訓農民65.8萬人、鄉村乾部4.96萬人,推廣農作物品種47個,累計示范面積13600萬畝;學校70%左右的獲獎科研成果得以推廣轉化,共推廣轉化科技成果297項,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267億元,每年創社會經濟效益25億?30億元,為促進『龍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高教強省的戰略部署,切實提高服務『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校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圍繞《黑龍江省高教強省建設規劃》提出的建設『五個一批』、實施『五項服務計劃』的重點任務,緊密結合學校自身優勢,重點實施『緊缺人纔培養工程』、『科技創新服務工程』、『成果轉化創新工程』三大工程。

  一、以『培養新型農民』為重點,實施『緊缺人纔培養工程』

  1,實施『新型農民培訓計劃』。一是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對新一輪『村村大學生計劃』的支持,為我省培養更多『上得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適用人纔;二是實施『農民培訓計劃』,充分發揮學校在繼續教育領域的優勢,廣泛開展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我省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三是實施『縣鄉村乾部培訓計劃』,努力提高我省農村基層乾部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四是實施『科技能人培訓計劃』,努力提高我省農村基層科技帶頭人的科技素質和運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能力;五是謀劃論證依托我校建立『黑龍江農民大學』的可行性,積極探索符合省情的新型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2,實施『緊缺本科人纔培養計劃』。適度增加食品(乳品)、畜牧、獸醫3類本科專業的招生數量;以『質量工程』為契機,進一步修訂相關專業人纔培養方案,進一步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加大輔修課程和輔修專業擴展力度,充分發揮『動物科學創業型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乳品工程「3+1」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兩個國家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輻射和示范功能,積極與我省支柱產業骨乾企業合作建立人纔培養實訓基地,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努力提高我省緊缺本科人纔的培養質量。

 

  3,實施『高層次創新人纔培養計劃』。一方面,積極與我省支柱產業骨乾企業聯合建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努力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及各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優勢,通過聯合招收博士後、接收企業人員自帶研發項目來校作『訪問學者』、定向招收企業科研人員及技術骨乾來校攻讀專業學位等方式,為企業培養和造就一批高層次科技和管理人纔,努力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目標。 


  二、以『提高糧食產能』為重點,實施『科技創新服務工程』

  1,圍繞《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和我省『千億斤糧食產能戰略工程』,以提高我省糧食產量、農產品品質和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為目標,重點實施『黑龍江省糧食作物豐產優質技術與應用』和『糧食主產區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創新工程』建設項目,重點在『農作物遺傳育種改良與分子育種』、『農作物優質高產栽培耕作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制(治)技術』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加快優良農作物品種繁育、優良栽培技術研發和現代農業裝備研制,促進我省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努力提昇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圍繞我省『畜牧業強省』及『千萬噸奶』、『五千萬頭豬』重點建設項目,以提高我省畜牧產業規模化、標准化與現代化水平為目標,重點實施『東北農區優質安全畜產工程』和『東北農區奶牛健康監控與疾病防制(治)』建設項目,重點在『優質原料奶生產技術』、『奶牛優質生產與健康管理』、『奶牛重要普通病高效診斷與綜合防控技術』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促進我省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我省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3,圍繞我省食品工業基地建設,以提高我省乳及大豆加工產業科技含量為目標,重點實施『乳及大豆加工理論與關鍵技術』建設項目,重點在『功能乳酸菌株篩選及其發酵工程』、『新型乳制品及乳基料加工關鍵技術』、『大豆蛋白質深度加工及高值化利用』、『大豆油脂深度研究與開發』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促進我省實現由糧食大省向食品加工大省轉變。

  4,圍繞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切實加強『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基地』建設,積極籌建『農業經濟發展研究基地』、『縣域經濟發展研究基地』、『農業資源管理與小城鎮建設規劃研究基地』和『農村社會發展環境建設研究基地』,力爭在新農村和現代農業建設模式、農業可持續發展、小城鎮建設與發展、農村合作經濟、農民增收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為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

  三、以『促進成果轉化』為重點,實施『成果轉化創新工程』

  1,探索『產學研』合作新途徑。充分發揮現有『校企研發聯盟』和『校企合作平臺』作用,積極探索與我省支柱產業骨乾企業、農墾系統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重點圍繞我省生物產業發展,依托我校農業生物科技優勢與哈爾濱高新技術開發區孵化功能,按照『核心區—專業園—輻射帶』即『一區多園』的建設模式,重點圍繞農業生物種業、生物環保、生物肥料、生物醫藥、生物食品等領域與哈爾濱市共建集『技術創新、成果孵化、示范展示、推廣輻射、科普教育、信息集散』為一體的現代生物農業科技園,盡快做強做大我省生物產業、加快推進我省新型工業化進程。

  2,構建農業推廣新體系。重點在拜泉縣及哈爾濱市所屬的雙城市、阿城區、巴彥縣等8個市(區、縣),深入推進以『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為依托、以『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科技入戶示范項目』為載體、以『農業專家在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集『生產示范、項目推廣、信息傳播』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推廣模式,促進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創新校地合作共建新模式。結合我省不同區域特點,嘗試建立東部地區『外向商務型』、南部地區『種養結合型』、西部地區『特色產業型』、北部地區『綠色生態型』、中部地區『寒地黑土型』5類合作共建模式,推動我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東北農業大學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教育廳的精心部署下,立足龍江,發揮優勢,積極服務,舉全校之力,行奉獻之舉,建強省偉業,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作出應有貢獻。(作者系東北農業大學校長)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