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張英傑 吳海峰:行政與市場合力推進節能減排
2008-11-09 13:20:5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國際石油市場強勢震蕩和國內一些城市不斷拉閘限電的同時,面對日益枯竭的石化能源及其帶來的嚴峻環境污染問題,致力於開發資源豐富、可再生性強、對環境負作用相對較小、可以永續利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長遠之計。但目前我國開發新能源的技術水平低,開發成本過高,資金供應不足,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率低下,在這種狀況下,應把節能減排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抓手。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開拓新型工業化之路的現實要求。

  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我省是一個能源資源大省,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儲量豐富,而且石化工業、煤炭工業、發電業、建材等產業具有較強的規模和基礎。優越的能源資源條件一度為我省城市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重開發、輕保護、輕勘查的粗放的開發模式下,一些主要資源型城市出現的資源枯竭問題卻成了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懮。

  我省的經濟增長是投資拉動型增長,由於投資增長對重工業的拉動作用較強,在經濟高增長時期,重工業增加值在全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上昇,使全部工業的能源消耗強度增大。工業生產尤其是重化工產品生產對能源的需求極大,這就導致隨著工業比重的上昇,單位GDP的能耗不斷提高。同時,工業污染物排放也增長較快。2007年我省下發了軟科學重點攻關項目:『構建黑龍江省節能型產業結構的途徑研究』,該項目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省仍將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煤炭和石油等重要能源仍舊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開發和利用,但是這些常規能源不僅儲量有限,而且會帶來大量的環境污染,開展能源的節約減排工作十分必要;同時還應該重視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在推進產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以小水電、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為主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資源產業,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從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及能源安全的戰略角度考慮,我省亟需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力度,進一步加快對傳統工業結構的調整,科學規劃節能減排目標,並狠抓落實,切實做到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能源消耗,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步前進。

  節能減排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綜合運用經濟、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經濟手段方面,要充分發揮價格杠杆促進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作用,對具備競爭條件的產品,要引入競爭機制,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最優價格;對部分不能形成競爭的經營環節,政府也要充分考慮市場供求狀況,逐步對資源型產品制定合理的價格,使它能夠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和對環境的損害程度,一方面可以鼓勵能源生產,另一方面可以限制不必要的消耗,起到一定的約束效果。

  在財稅政策方面,出臺一系列有利於節能技術、節能產品推廣應用的政府扶持政策,鼓勵發展節能產業。建立節能專項基金,加大節能改造基金的投入和對節能工作引導的力度,支持節能宣傳培訓和節能獎勵。設立節能投資的擔保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創新節能激勵機制,借鑒發達國家及地區的經驗,建立覆蓋節能產品生產、銷售、消費全過程的節能激勵機制。實行現金返還、稅收減免、政府投資、政策補貼等多形式節能資金投入機制和精神獎勵機制。

  在法律手段方面,制定和頒布符合我省省情的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污染物處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提高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的市場准入標准,確保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能源消耗指標居高不下,最根本的還是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的,而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政府處於關鍵地位,政府應充分發揮這種主導作用,調整市場不足,矯正市場調節機制的失靈。

  適度的行政手段在遏制環境惡化、促進節能減排上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不是長遠之計。要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宏觀調控還應借助市場的力量,以市場機制為導向,二者合力並舉。政府在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向上,要堅持以市場導向為原則,引入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完善價格調節機制,實施要素差別政策,實行差別電價和梯次水價,采取超額加價、超額限供等措施,對超標用能排污企業予以懲戒。引入積極、靈活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進行必要的節能改造。

  省委、省領導對節能減排工作高度重視,在《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10年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要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立足節約使用資源推動發展,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支橕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率轉變。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想實現既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就要把強化政府職責作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支橕,把完善市場調節機制作為基本手段,行政與市場合力,從而建立起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 (作者單位系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昭